当前栏目:首页> 汪必昌研究
8——稿本初步考证
 
《聊复集•怪症汇纂》未刊手稿的发现与初步考证
 
作者:彭令  发布时间:17-05-31  来源:中国文物信息网
 

 
  编者按:5 月21 日中国收藏家协会书报刊收藏委员会与北京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在北京举行清朝嘉庆御医汪必昌《聊复集•怪症汇纂》四种未刊稿本研讨会。在会上,中国收藏家协会书报刊收藏委员会执行主任彭令先生介绍了他新发现并收藏的清朝嘉庆年间御医汪必昌所著《聊复集•怪症汇纂》未刊手稿经过,并表示此部孤品稿本所产生的经济收入,将主要用于民间珍稀中医药古籍文献的进一步收集与整理。与会12位专家也就各自初步的研究成果作了阐述。
  本文是彭令先生就上述内容所撰写的文章,在此刊出以飨读者。
 
 
《聊复集•怪症汇纂》未刊稿本的发现与收藏
 
  今年春节前几日,京城杂项收藏家吴先生打电话给我,提供了一条清嘉庆御医稿本转让信息。吴先生特别注意养生,所以与中医世家传人多有交往,且知道我正受委托搜求古代御医手稿稿本。
  该稿本为清嘉庆御医汪必昌所著《聊复集•怪症汇纂》未刊纸质稿本,新修整后加有蓝色封皮,封皮上无字,毛装,开本高24.5 厘米,宽13.7厘米,厚约1.8 厘米。内页系朱栏手工纸张,帘纹约一指宽,半页版框高19.8 厘米,宽11 厘米;半页大字10 行,行24 字,小字双行(即半页小字20行),版心单鱼尾,版心上方刻印有“聊复集”三个朱红字迹。此板式、行款与清嘉庆十五年庚午(1810)《聊复集》刻印本完全一致,《聊复集》刻印本为卸医汪必昌论述脉学、医理、药理、眼科与乡先辈《重楼玉钥》(上集)的一部重要医学著作。
  这部《聊复集•怪症汇纂》未刊稿本内容丰富,大致包括四个部分:《怪证(症)汇纂》七叶(14面)、批注《陶氏杀车三十七槌法》十叶(20 面)、《针灸论)五叶(10 面)与《怪证(症)方法》七十二叶(144 面),整部手稿共计九十四叶(188 面),完整一册。其内容以治疗怪证(症)为主,治疗怪症(疑难杂症)的540种偏方秘方占全书内文四分之三还多。
  因当时临近年关,转让方索价太昂,委托方又借故压价,迟迟不愿付款交易。因资金紧张,我们收购可遇难求的古籍旧书精品时,时常出现急需资金却借贷无门的难题,年关更甚。作为一个有点市场经验的小书贩,我深知御医稿本真品出现的几率极小,收集有治疗怪症(即疑难杂症)偏方秘方的御医稿本,出现的几率就更是微乎其微,看似索价昂贵,其实远未达该稿本的合理价格。担心久拖生变,在多次说服委托收购方出“重金”购入无果的情况下,我与一位朋友深感机会难得,于是产生了以个人名义,凑钱紧急购入的想法。于是分别向转让方与委托方表明此意,并且取得双方的同意后,我们采取现款加其他孤本秘籍暂时抵押担保部分后付款的方法,终于收藏到这部御医稿本。
 
《聊复集•怪症汇慕》未刊稿本的初步考证
 
  汪必昌,字燕亭,清代歙县,生于清乾隆甲戌年(1754 年),卒年不详。汪必昌在嘉庆年间被选入太医院,任职九年,供奉内廷,时仰天颜,终成御医圣手,专保皇帝健康,并曾在嘉庆皇帝五十寿辰时受到皇帝奖赏,其已故父亲也因其高超医术而获皇上封赏。嘉庆十五年(1810 年),汪必昌为谋先人墓穴,请假南归家乡,在临行前根据其平生所学写出《聊复集》一书,同年由京都琉璃厂韫宝斋刊刻而广为流传。
  公开出版的《聊复集》有五卷,分别为《医阶辨脉》《医阶辨证》《医阶辨药》《眼科心法》《玉钥集》。而此次发现的未刊稿本有四部分,皆不见于今本《聊复集》之中,这四部分分别是《怪证汇纂》、批注《陶氏杀车三十七槌法》、《针灸论》与《怪证方法》。其中《怪症方法》篇幅最大,收录御医整理的秘方偏方540 种(约650 个),涉及各类疑难杂症,其中不乏治疗“癌症”“肿瘤”“喉癣”(应即喉癌)、“羊癫疯”、“尿血吐血”与“白癜”等的验方。
  收藏到这部御医未刊稿本后,我们即刻联系国内权威中医专家和古籍版本专家,对该部稿本进行了初步考证。一致认为,《聊复集•怪症汇纂》四种稿本是尚未刊布的、已保存了200 年的汪必昌的手稿真迹,它有着极高的文献价值和医学研究价值,我们必须全力保护好、研究好它,并充分开发利用好其中的医学价值而为全社会服务。
  全国古籍领导小组成员、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届学术委员会委员余瀛鳌说:“清代新安名医汪必昌整理有治疗怪症方法的稿本,我这是第一次见到,十分宝贵,应该深入挖掘。由此看来,进一步研究汪必昌,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样的一册稿本,对于中医药界来说,只要进一步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必将成为无穷无尽的宝藏!”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全国古籍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高级研究员陈先行在仔细审阅稿本后认为:“所用红格稿纸明显是清代旧纸,这是一册稿本没问题。此册稿本比较接近写样待刻稿,内文涂改的文字,明显不是抄错,而是作者的修改。稿本属于孤本,文献价值极高,从版本学上来说,珍贵得不得了!”
  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原馆长范景中先生认为,这部稿本为清嘉庆御医汪燕亭《聊复集•怪症汇纂》未刊稿本,且能明确为汪氏的手书待定稿。
  北京大学图书馆研究员、古籍部原副主任姚伯岳教授亦认定:“该部未刊稿本从其纸张、正文笔迹、与正文同一增补修改手迹和正文内容、增补修改内容等诸多因素综合鉴定,为汪必昌手稿真迹无疑,这是造不出来的。”
  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针灸学院原院长谷世喆教授认为,《聊复集•怪症汇纂》未刊稿本之《针灸论》内中,有关针刺取穴和灸法论述中肯、可信、可用。尤其对灸法用艾原理适用症论述颇详,对恶疮、痈疽、惊痫、乳疮、少乳等用法于今也有指导意义。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古籍室原主任樊正伦教授认为,该部稿本应该是作者博览医学群书后,深入研究、考证、实践前辈治病救人的秘方偏方后,收集整理的一部治疗“怪症”(即疑难杂症)的读书笔记,其间有补注、有心得、有发挥、有创造,十分宝贵。
  北京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陈建国明确肯定,此未刊稿本其中秘方偏方切实可用;并认为未刊稿《目录》第四页所列治疗“乳癌乳瘫”“治乳癌”与“乳癌初起”的秘方偏方,值得深入研究;稿本第二十八叶所记,用青果、明矾等中药巧妙搭配治疗“羊癫风”的秘方,想必切实;稿本第三十七叶所载,“西牛黄、真山羊血”等八味中药治疗喉癣的偏方,可能也是治疗现在喉癌的偏方,理应可用。
  对于该稿本价值,中国嘉德拍卖公司古籍善本部原总经理拓晓堂认为,晚清御医任锡庚的五十种秘方在2007 年时就卖出了200 万元,平均每种秘方4 万元。如今又过了十年,他预估,一般稿本手稿的价格都至少上涨了10 倍,如果以每种秘方或偏方作价,此稿本的市场价会非常高。
 
《聊复集•怪证(症)汇纂》四种未刊稿本内容特色浅析
 
  古代御医收集整理的治疗怪症(疑难杂症)之秘方偏方稿本,实质上就是经过当时“首席中医药学专家”(御医)临床反复实验,攻克疑难杂症后,总结的系列治病救人的“中医药学成果”,凝聚了古代无数中医药名家治疗怪症、救死护伤的心血,所以这部未刊稿本内容特色,主要在疑难杂症、切实可用与周到细致三个方面。
  其一,疑难杂症。
  整册未刊稿本分为四个部分。开篇《怪证(症)汇纂》标题即可看出,是直接谈“疑难杂症”;第二部分,批注《陶氏杀车三十七槌法》,也主要是梳理治疗“疑难杂症”的方法,如其中(总)第十三叶前半页第六行起,有“如圣饮”治疗“刚柔二痉,摇头口禁,身反张,手足挛搐,头面赤”,显然就是治疗疑难杂症的偏方;第三部分《针灸论》,其中提到的“竹杠法”,现基本已失传,稿本中论述的针灸治疗肝硬化、肝癌、羊癫风等怪症之法,亦极罕见,颇珍贵;第四部分《怪证(症)方法》,收集、整理540 种治疗疑难杂症的秘方偏方。可见整册手稿都是围绕“疑难杂症”在收集整理中医文献史料,特别是收集整理治疗疑难杂症的秘方偏方。
  其二,切实可用。
  未刊稿本第五十六叶前半页尾,作者朱笔增补“小儿夜啼,用蝉退七个,取后半焙干为末,用薄荷汤少入酒调服,而啼自止。若不信,用蝉退上一半,一样调服,仍啼如旧。”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金陵初刻本,1993 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影印)第四十二卷第七叶后半页记载有“普济蝉花散”:“治小儿夜啼不止,状若鬼祟。用蝉蜕下半截为末,一字,薄荷汤入酒少许调下。或者不信,将上半截为末,前汤调下,即复啼也。”一般人极少知道,“一字”是指分量,即为一钱匕的四分之一量,御医汪必昌却明确用七个蝉蜕(后半),显然操作更方便,更加切实可用。
  又如,未刊稿本第三十四叶后半页,第五行“十年青盲,取白犬生子目未开时乳点之,狗子目开,人目亦见”偏方,无疑也方便实用。
  再如,未刊稿本第三十六叶前半页,第三行“卅年耳聋,酒三升,渍牡荆子一升,七日去滓,任性饮之。”此偏方或许仅适用某种体质某种病症,但是其切实可行性,却是十分明显的。
  其三,周到细致。
  如未刊稿本第五十四叶前半页第五行起的“东垣治李叔问”病例,《古今医案按》(卷十幼科胎毒)《名医类案》(卷十二胎毒)《医学纲目》(卷之三十六•小儿部生下胎疾)与《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四百零一)也记载了这个病例,但是都只强调丈夫“忌酒肉辛热之物”,而未提及其妻,而该未刊稿本中则明确为“俱忌酒辛热之物。”千万别小看这个“俱”,同样的病症,据传世的《古今医案按》《名医类案》《医学纲目》与《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所载医治、调理,丈夫“忌酒肉辛热之物”,其妻若不忌口,则可能疗效不佳,甚至毫无疗效。
  又如,未刊稿本第三十六叶前半页,第四行“雷公用骨碎补,治耳鸣,耳亦肾之窍也。”在该条下,作者特别用小字补注:“按:耳有五般,停耳、脓耳、缠耳、底耳、囊耳,虽有五名,而治则一也。”首先说明五种耳症,用同一方法治疗。接着仍小字补注“用龙骨散吹,勿令见风,或用纸捻醮药亦可,日吹三、四次,复吹时须用棉花引出前药并脓。”如此细致周到,足见御医治病救人之严谨、认真。
  再如,未刊稿本第三十七叶前半页末至后半页首,记有如下怪症:“有人口内生肉球,有根线长五寸余,吐球出,方可食饮,以手轻捻,痛彻至心”,作者记下用降火药加射香散治疗法后,并在后半页天头细致补注“喉癣惟此最,迟久则失音不可救”,接着详细补注“西牛黄、真山羊血”共八味中药的另一个秘方,并作说明“共为细末,每一茶匙药,用蜜一茶匙调之于舌尖上,徐徐咽下,一日五次,两月可愈。”作者详录药方,接着仔细记载服用方法、治愈此症所需大致时长,再补充“或加蜒蚰、梅炭更妙”。
  药方好,服用方法正确,并巧妙加上辅助药物,只有如此细致周到,御医汪必昌收集、整理的秘方偏方才能出实效。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汪必昌不仅是一位中医学大家,而且在文艺史上也留下了重要的一笔。作为徽州人士,汪必昌曾作《徽郡风化将颓宜禁说》一文,感叹徽班败坏了徽州的文化,主张禁绝徽班。汪必昌这一观点失于偏激,但这篇文章却成了证明徽班起源于徽州地区的关键证据。目前,此文的抄本被收藏在安徽省博物馆。想来一代名医汪必昌,他的医学手稿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而他的随笔文章抄件却被精心收藏,令人唏嘘不已。这也从反面鞭策我们一定要下大力气保护好一代御医的心血手稿。
 
(《中国文物报》2017年5月30日6版)
 
copyright © 中国收藏家协会 协会网站:京ICP备0906634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117号

制作单位:中国收藏家协会书报刊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