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首页> 学术园地
报刊

一份报纸的抗战

70年前的今天,大公报头版用超大号的五个铅字“日本投降矣!”,向全国人民报告了抗战胜利消息。这五个字,力透纸背,既说出了全国军民浴血抗战最后胜利的苦涩欢欣,也浸透了大公报人以笔抗战辗转棘途的感慨。早在东北沦陷之初,大公报便清楚意识到中日必有一战,视“明耻教战”为己任,宣传抗日,警策国民。七七事变之后,大公报义不屈辱,六迁其址,努力以深入战区的报道和清醒睿察的言论,发出抗日最强音,作为一张爱国报纸,为全民族的抗战竭尽绵力。一份报纸的抗战,是大公报人最珍惜的荣誉和骄傲。在这欢庆抗战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谨推出“报人抗战”专题系列,以誌纪念。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标有超大字号“日本投降矣!”的大公报出现在重庆街头,便被欢腾的读者抢购一空。这几个力透纸背的大字,将中国人自豪、喜悦、悲屈、苦楚种种百感交集的心情,喷涌而出,感人肺腑。十六日,大公报又刊登了社评《日本投降了》,开篇即引用了杜甫名句“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在笑泪交织中高喊“中国抗战胜利了!世界和平重现了!中国人在今天真可以抬头看人了!”为?这来之不易的胜利,大公报可敬的先辈们,怀?不屈不挠的坚韧信念、忠贞爱国的铿锵誓言,颠沛流离几万公里,团结苦撑数千日夜,用纸和笔,用血和汗,将中国人、中国报人的风骨与气节,就像“日本投降矣!”五个大字一样,永远镌刻在歷史上。/大公报记者 马浩亮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的山城重庆,所有报纸的头条都是同一个主题。中央日报是《面对毁灭绝境 日本请求投降》,新蜀报是《东京王气惨然收 一片降幡挂城头》,新民报是《战事结束 天下太平》。而销量最高的大公报的《日本投降矣!》,最为言简意赅,且独用了语气词和感嘆号,直抒胸臆。

 

超大字号欢庆伟大胜利

 

早在八月十日,日本即将投降的消息就已传开。大公报总编辑王芸生感到,这次抗战胜利,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取得反侵略战争的全面胜利,意义非同寻常,一定要使用醒目的大字号。他亲自到排字房,与刻字师傅崔永超研究字号、字体,筹划日本正式投降时的版面设计。但既有的字都嫌太小,于是让崔永超特意製作了五个前所未有的超大号铅字。

 

十五日的大公报还配发社评《注意善后救济工作》,开篇即指出:“日本投降了,抗战胜利是结束了,摆在我们面前的工作真是万绪千端,而最急迫的莫如善后救济工作。”第一时间呼吁关注战后满目疮痍中的民生疾苦。

 

不朽社评歷陈艰辛路程

 

 

如果说十五日的社评还偏重理性的话,那么,十六日的社评《日本投降了》则是激动心情的恣意宣泄,酣畅淋漓。这篇二千六百字的长文写道:“日本投降了!抗战结束了!在八年苦战之馀,得见这胜利的伟大日子到来,我们真是欢欣,真是感激,在笑脸上淌下泪来。”

 

文章歷数日本半世纪以来的侵华罪恶:“甲午之战”,“二十一条”,“九一八炸南满铁路,突袭北大营”,“今天山海关,明天热河,今天古北口,明天进长城”……“这八年来,随?日本军阀的铁蹄,北起大青山,南极海南岛,东起海滨,西至鄂西,迂迴至湘桂以迄黔南,真是步步血殷,处处罪行。”文章步步诘问:试问本庄繁、林铣十郎、荒木贞夫之举在人类史上犯了多么大的罪恶?试问酒井隆、土肥原贤二、岗村宁次之徒又犯了多么大的罪恶?松井石根那贼徒又犯了多么大的罪恶?

 

国家民族的苦难,即大公报的苦难。社评回顾了大公报八年来的艰辛。“以本报同人来说,七七变起,平津失陷,我们的津版先断;八一三变起,大战三月,淞沪沦陷,我们的沪版又停;翌年,武汉撤退,我们的汉版迁渝;太平洋战起,我们的港版沦陷;去年敌军长驱入桂,我们的桂版也绝。八年来颠沛流离,只剩渝版,坚卫抗战大局,以迄最后胜利的到来!八年来所想望的胜利到来了,为今日的中国人民真是光荣极了!”

 

擎一枝秃笔与日阀撕拼

 

社评《日本投降了》为大公报的抗战之路,做了完美的总结。在抗战期间,许多报纸因受日军压制,而不得不停刊,继续在日寇统治下出版的报纸,则不得不仰人鼻息。而大公报既坚持出报,又绝不屈从于日寇铁蹄,从天津到上海,从汉口到重庆,从香港到桂林,无论如何辗转颠簸,为抗战的吶喊从未停止,始终昂然挺立,绝不低头。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后,天津危在旦夕,大公报刚强不屈,在七月三十日刊登社评《天津本报发行转移之声明》,誓言:“义不受非法统治之干涉。万一津市合法官厅有中断之日,则不论其为外国军事佔领或出现任何非法的中国人之机关,本报将即日自动停刊。”八月五日,天津版大公报停刊。

 

同年十二月十四日,上海沦为“孤岛”,大公报拒绝送检,断然停刊,同时发表掷地有声的两篇评论《暂别上海读者》、《不投降论》:“我们是中国人,办的是中国报,一不投降,二不受辱。”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十三日香港沦陷前夕,大公报与读者悲壮告别,以“留取丹心照汗青”相许。总经理胡政之说,“我们要吃下砒霜,毒死老虎,以报国仇”,“不惜牺牲营业,抛弃财产,擎起一枝秃笔,天南地北,播迁流离的巡迴办报,和日阀撕拼。”

 

为了抗战,大公报作出巨大牺牲。在歷次艰辛迁移中,先后委弃了五处馆舍。在“重庆大轰炸”中,大公报馆曾六次被炸,多次被夷为平地,但全体同仁始终与国家共患难,甚至在防空洞里、在废墟上坚持出报。

 

《日本投降了》文中曾写道,“中华民族不是没有光荣的歷史,中华民族更不是一个卑屈的民族”。七十年前的大公报人,为民族的光荣与不屈,做了最好的纪录,也尽了最大的责任。这份报纸的抗战,与国家民族的抗战,共永垂青史。

来源:古籍

copyright © 中国收藏家协会 协会网站:京ICP备0906634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117号

制作单位:中国收藏家协会书报刊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