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首页> 学术园地
旧书

纷繁都市里不可错过的旧书馆:

它的藏书经常被借去参展


 
       这或许是长沙位置最高的免费开放的私人旧书图书馆。对读书人来说,或许高不是重点,重点是这里有很多有意思的书,而且一抬头就能看见缓缓流过的湘江,让人顿生心旷神怡之感。


       从位于长沙市银盆岭大桥西的尼尔森酒店乘电梯上到二十楼,就可以找到这个私人出资建设的共享图书馆——藏湘知文化记忆馆。这是一个不以图书馆命名的私人共享图书馆。
 

\

莫群芳向记者介绍藏书。

       走进馆内,左边墙上挂着的是著名书法家李铎书写的“开卷有益”四个字。向右进入公共阅读区,低矮的书柜上摆满了各类书籍,读者自行选取,安静阅读,而透过落地窗,可以清晰地看到车水马龙的银盆岭大桥和宽阔的湘江。

 

\


       “这些书都是我收藏来的。”藏湘知文化记忆馆创办人彭军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在望城农村长大的他从小就爱书却很少有书看,到外面闯荡成就一番事业时,他总是不忘买书,尤其是有年份的书。

       目前,该馆馆藏文献、书籍总量已达30多万册,其中善本古籍5000册,新文学与新学术3万册,教科书5万册,连环画5万册,艺术画册6万册,海报及名人字画4万件,红色革命文献史料7万余份。

       记者发现,这里的书很多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出版的书籍,其中不少是新中国成立以前出版的旧书。比如,有1949年3月出版的《朱德与红军》、1943年5月第134版的《新编高小算术课本》、1936年6月初版的由蔡元培题写书名的《欧洲名画大观》、1930年第13版的《呐喊》、1922年第49版的《新式修身教科书》等等。在用展柜展示的教科书类别中,记者发现,里面有晚清时期的私塾“课本”,有民国时期的国民学校教科书,有解放区新编或翻印的课本,还有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新编课本。

 

\


       “只要听说哪里有旧书,他就会去上门收购。”彭军的妻子莫群芳告诉记者,“他有次20天花光了45万元现金,都让我怀疑他干了坏事。”有一次,彭军听说一位老战士手中有本书,讲的是朱德与红军的故事,便上门想买。但他去了几次,老人都拒绝了。

       “老人后来听说我是想办一个免费的私人图书馆,才同意卖给我。”彭军告诉记者,“我看到一本好书,就像女孩看到一件好的衣服,特想买下来。”

       “买书花了多少钱,我不知道。我反正知道,我们家的钱就两个大用途,一个是给小孩读书,另一个就是买书。”莫群芳说,这个图书馆有800多平方米,是她和丈夫买下来的,加上装修,总共花了1500万元左右。

 

\

       “我没有别的爱好,就是喜欢看书。现在小孩也上了大学,我们对于未来的新想法,就是把这些书和大家共享。”彭军告诉记者,“之所以不叫图书馆,而叫记忆馆,是因为这里有自己年少时想读书却难得有书读的记忆,有自己到处收藏旧书的记忆,也希望能给现在的年轻人提供一点过去的记忆,让他们了解过去,不负将来。”

       正因为有共享的理念,彭军收藏的许多红色书籍走出藏湘知文化记忆馆,走进了中国共产党长沙历史馆、长沙市图书馆等,通过参展等活动,面向更多的读者。不少人感慨于彭军的共享阅读理念,纷纷把自己的作品赠送给藏湘知文化记忆馆。

       记者随手拿起一本《古今历史对联选注》一书,翻到扉页,发现是唐蒲生(编者注:该书作者之一)所赠。

       今年2月7日,湖南省文史研馆馆员、著名文史专家陈先枢也向藏湘知文化记忆馆捐赠了关于长沙历史与人文的丛书《长沙文史书丛》全套28本。这套丛书或由陈先枢自己编写,或邀请好友一道编写,包括《长沙名胜文选》《长沙野史类钞》《老照片中的长沙》《老报刊中的长沙》《外国人笔下的长沙》《长沙传统风俗大观》《长沙百年名校》《迁客骚人潇湘情》《长沙烽火岁月》等。陈先枢希望人们通过这套讲述长沙故事的丛书更多地了解长沙。
 

\

彭军和莫群芳经常在藏湘知当服务员。
 

       在这个共享图书馆里,要遇到彭军和莫群芳也不是难事,因为他们只要有空,就会在这里当服务员,有时会陪客人读书聊天到凌晨。
 

来源:今日女报/凤网


 (如本站发布的文章涉及版权等知识产权问题,请致电010-6303 6548或136 8150 6222,我们将尽快删除,坚决维护您的合法权益。)

 
copyright © 中国收藏家协会 协会网站:京ICP备0906634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117号

制作单位:中国收藏家协会书报刊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