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首页> 学术园地
书报刊珍品

 

珍贵古籍《北曲联珠》完成修复,

再现元曲风貌


       近日,浙江宁波天一阁博物院召开专家评审会,对所藏珍贵古籍《北曲联珠》修复项目进行了评审结题。该修复成果得到国内多名修复专家高度肯定。
 

\

 

珍贵古籍《北曲联珠》修复完成
 

       故纸遗珍,系宁波人所作

       天一阁藏明抄本《北曲联珠》是天一阁创始人范钦遗留下来的孤本典籍,距今已有450多年。张可久,字伯远,号小山,庆元(今浙江宁波)人,是元代著名的散曲作家,主要著作有《小山乐府》《叶儿乐府》《苏堤渔唱》《北曲联乐府》,以及天一阁所藏的这本《北曲联珠》。所谓北曲,是金、元时期流行于北方的杂剧与散曲所用的音乐,其中散曲为文人所喜爱,因为它突破了词的定格与限制,在曲调、字数上显得灵活,尤其是小令,非常适合文人的情感抒发,故逐渐发展成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使“元曲”与“宋词”齐名。而《北曲联珠》是名家名作,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

珍贵古籍《北曲联珠》未修复前
 

       张可久的其他著作以各种抄本传世,各大图书馆皆有藏书,唯有《北曲联珠》仅存于天一阁。此书为天一阁原藏书,明嘉靖年间天一阁主人范钦命人抄写后,就一直深藏阁中,外人无缘得见,学术界亦不知有此珍贵文献。1933年,学者马廉登天一阁访书,在书橱中发现一册残破不堪的明代白棉纸抄本,小心翼翼翻阅后,确定这是从未在文学史上出现过的张可久的散曲集子。为了更好地保存此集子,马廉请求范氏后人范盈藻另外誊录一本,以供学者翻阅,而原本则用宣纸包好,小心保存。

       马廉发现该书时,该书因为潮湿板结,已经难以翻阅。马廉用了两天的时间,将之揭开,并整理成册。但由于当时条件受制,范氏并无能力将之彻底修复。

       “病症”复杂,修复难度极高

       历经四百多年的风雨沧桑,《北曲联珠》存在虫蛀、霉变、缺损等外部损坏,也有酸化、焦脆、板结等内部问题,其修复难度之大不言而喻,这对于修复师来说也很有挑战性。

 

\

珍贵古籍《北曲联珠》修复中
 

       天一阁组建修复团队,国家级非遗项目“天一阁古籍修复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金玉带领徒弟谢龙龙共同修复,在此期间多次邀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籍修复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杜伟生线上指导。

       据谢龙龙介绍,整个修复过程持续了3个月,因为古籍“病症”复杂,修复过程挑战重重。“首先,要找到材质相近的补纸就不容易,我们是在馆藏500多种纸张中,选配了一种材质及厚度相对接近的竹皮纸。由于单张书叶颜色不均,需染多种颜色的补纸,根据破损处书叶颜色选配修补。而且古籍书叶严重残缺、絮化,部分书叶遇水易碎,修复起来比较费劲,每天只能修补一二叶。”

       修复后的《北曲联珠》颜色和谐,展阅平整,项目资料完整、规范,充分展示了天一阁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的修复水平。

       一致认可,技艺广受好评

       评审会上,资深古籍修复专家杜伟生、潘美娣、朱振彬、阎静书、李大东等一致认为,《北曲联珠》的修复遵循古籍修复原则,实施规范,虽然书叶颜色不均,但配纸得当,修复后的书籍颜色和谐、展阅平整,达到了预期目标。另外,《北曲联珠》书叶集残缺、絮化、板结等严重病害于一身,其成功修复将为国内外同类型珍贵古籍的修复提供重要参考,起到典范作用。


       天一阁博物院文物修复中心主任王金玉表示,《北曲联珠》是一部具有文献与文物双重价值的孤本古籍,在地方文献以及文学史上都有重要地位。“修复此书,对于继承先贤遗愿、整理乡邦文献,以及提高天一阁纸质文物保护水平等,都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同时,《北曲联珠》修复项目也是天一阁首个有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的珍贵古籍修复项目,这对天一阁今后的古籍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开创性和示范作用。

       天一阁博物院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天一阁将依托自身特色,进一步提升古籍保护工作水平,不断加强古籍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密切与各大古籍修复机构的合作交流,共同促进全国古籍保护事业繁荣发展。
 

来源:宁波日报报业集团


 (如本站发布的文章涉及版权等知识产权问题,请致电010-6303 6548或136 8150 6222,我们将尽快删除,坚决维护您的合法权益。)

 
copyright © 中国收藏家协会 协会网站:京ICP备0906634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117号

制作单位:中国收藏家协会书报刊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