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首页> 学术园地
新书收藏

 

自此藏书别小楼


 

\ 
 

       沈家本先生爱书,枕碧楼建成后,更有了藏书之地,其藏书必定丰厚。后人有说藏书两万册三万卷,也有说藏书五万卷,至于枕碧楼藏书的准确数字,却无从考证了。
 
 

\

       沈家本先生不仅藏书,还整理研究,且刊刻以示世人,为的是流传和推广。他的藏书是有明确原则的。
 

       癸丑暮春之初,也就是民国二年(1913年)大约四月下旬,他在《枕碧楼丛书·自序》中写道:“天下之物,以有用于世为贵。……若有用之物而置诸无用之地,乌足贵?今夫书,物之至贵者也;藏书,又名之至贵者也。挟至贵之名,储至贵之物,天下称之。而其病则有两焉。一失之贪多。贪多则鉴别不精,真伪杂糅。……一失之固秘。固秘则孤本旧钞视为希有什袭,惟恐有失,不以示人;即或著诸目录,以炫他人,而原书则废之深宫严宇之中,虽至友亦不获一睹,此正所谓有用之物,置诸无用之地者。”又说:“举藏本之精要者,叙厥源流,编成目录,风行于世;好学之士,得就目录中择其所必用者,乞代迻写,不惮烦读,力任钞胥;由是一家之书可变而为数家之书,流传遂广。”目的十分明确,这就是为推而广之。同时,沈家本藏书还有保护古籍的目的。他指出:“私诸一人而设遇刀兵水火之劫,归于无何有之乡,虽欲私之而不可得,此事之难料者也。则何若公诸天下,或此亡而彼存,或彼亡而此存,犹可希冀长留于天壤,岂非幸事哉。”他说:“余抱此愿久矣。”
 

       可见,沈家本先生之藏书,不求多而求精,以书为贵,但求推广。应该说枕碧楼所藏图书多为精品,且他很想经过自己的校勘、整理,刊刻行世。《枕碧楼丛书》就是他身体力行的杰作。但时不我待,他已经不可能完成自己的心愿了,在这篇序的最后,他感慨地说:“龄颓神衰,庚续无力,姑存此虚愿而已。”而真就是一个多月后的端午,老人就驾鹤西行了。
 

       枕碧楼藏书到底有多少,其实也无需考证了。因为沈家人从金井胡同一号迁出后,那藏书就逐步流失殆尽了。
 

       听笔者祖母赵六如说,搬家时,一部分书由三老爷沈承烈运到老墙根16号收藏,一部分运到宗帽头条城隍庙街的新居。我的祖父去世后,我的父亲跑到重庆追随蒋委员长抗日去了,而那汉奸丁举人不知从哪儿嗅到了信息,三天两头来打听“沈子固哪里去了”。(作者注:父亲沈仁坚,字子固。)这使得婆媳二人惶惶不可终日。直到母亲产下我的妹妹,祖母决定回南。为了保护我这老四房的独苗,她老人家打发母亲带着我先离开北平,自己在北平悄悄将一应什物分别存放到亲友家,把书籍存到了琉璃厂的来薰阁。
 

       据说来薰阁陈氏家族和祖母娘家赵氏很有渊源,自然肯于帮忙。那时,连同《沈寄簃遗书》等书的木刻雕版和书籍,一股脑都存到那里。然后祖母卖掉房子,带着我的妹妹也逃离了北平这个是非之地。
 

       就这样,枕碧楼藏书就和枕碧楼分离了。(沈厚铎)
 

来源:公众号《善本古籍》


(如本站发布的文章涉及版权等知识产权问题,请致电010-6303 6548或136 8150 6222,我们将尽快删除,坚决维护您的合法权益。)
 
copyright © 中国收藏家协会 协会网站:京ICP备0906634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117号

制作单位:中国收藏家协会书报刊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