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首页> 学术园地
学术争鸣
现代藏书家周越然及其藏书理念管窥
作者:龚景兴

摘要:周越然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一位著名的英语教学家、藏书家、编译家、作家。他自幼偷学英语成才,一本《英语模范读本》令他出名, 藏书经历几经坎坷。周越然收藏特色集中于词曲小说、性学图书、西文图书,有创新的藏书理念,主张为读而藏,为用而藏,因此,在中国藏书史中是很有个性特点的重要人物,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关键词:周越然 藏书家 藏书理念
 
有人称周越然是“一位饱受非议的藏书家”,[1]而受非议的原因竟然是他那别具特色的藏书,又有人把他与郑振铎、傅增湘、董康、刘承干相等比,但他藏书数量远不如这些大家名家。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教育界、藏书界如果说起周越然,可谓是名声在外、尽人皆知,而今这位名人却几近堙没,没有被更多的人所了解。
 
周越然,字之彦,1885年出生吴兴(今浙江湖州)的一个书香门第,幼年丧父,母亲亲自教习《大学》、《四书》、《诗经》、《左氏传》等经典著作,自幼酷爱书籍。光绪三十年(1904年)中秀才。曾师从国学大师严复,又得名儒辜鸿铭先生的赏识。周越然自学英语成才,曾先后在近十所中学、大学(并曾经任上海大学英国文学系主任、校行政委员)[2]教英语。又曾供职商务印书馆编译所英文部,任“英文函授学校主任”,兼英文科科长。周越然还是南社社员。报界经常称他为藏书家、作家、编译家,也有称他为散文家、性文化研究者。抗战时期,周越然被日本人拉去参加第二届“大东亚文学家大会”,并任代表团副团长,因此而成为人生阴影,自疚不已。抗战结束后,他便埋名隐姓,不再于报端发一文一字,许多资料遂以为其卒于1945年。建国后,周越然在上海水产学院执教英语,改名周复盦,1962年病逝。[3]
 
关于周越然的身份定位,今人莫衷一是,其嫡孙周炳辉教授曾致笔者手函,云:“当今人士,大多只注重周越然在藏书方面的成就,而对其所从事的主要工作——英语教学,缺乏研讨。余意,他首先是一位英语教学家,一生先后在十来所学校任教英语;他供职商务印书馆仅短短三年,况且所编、所译者大多为英语教科书和英语教辅读物,从广义而论,仍未脱离教学。近来,我正在蒐集周越然生前用英文撰写而未结集的论文,以供有志研讨者参考。”此言甚是,然周越然在中国现代藏书史的独特地位更是不容忽视,本文就此作粗浅的探究。
 
一、坎坷的藏书、失书经历
要追溯周越然的藏书,可以上推至其父亲周幼峰故去之时,其时周越然年仅6岁,父亲留给他们兄弟俩的除了钱财之外,“尚有许多书籍碑帖”,可惜部分医书被窃,其它图书由母亲封存保管。这可能算是周越然的第一批藏书。
 
到11岁时,周越然在诵读经传著作的同时,时常偷看家藏的《英语注解》,并因家中已多有国文书籍而刻意收藏西文书籍,其自述道:“自十一岁认识‘ABC’,我就开始购买西书”,并不断托家乡的一个孙姓商人从上海购书,年复一年,到20岁时已可以装满一小橱,21岁时已得约50册,并带了三分之二到某小镇教学英语,不料,寒假回家携回时被人以砖块调包,失去其中的三分之二。
 
民国元年,周越然赴安庆的安徽高等学校教书,暑假回校后,又发现所留存学校的300册图书尽数被人偷走。因为是学生所偷,周越然倒也心中坦然,不烦恼,不发怒,只要图书能为学生长智长识,失去也就罢了。此为其第二次亡书。
 
自民国五年(1916年)始,周越然开始购求古本,最初喜欢在冷摊、荒铺淘宝,此后常与书铺挂上钩,积书日多。民国二十一年,周越然在上海闸北天通庵路三省里(与商务编译所相近)筑建其藏书处及住宅,占地二亩半,取名“言言斋”,乃取“词曲小说皆以‘言’字为边旁”之意。言言斋藏有国籍约170箱,其中有许多元明孤本、名家手稿;西籍3000种,5000 多册,其中有许多也是绝版者或稀罕者。1932年1月28日,日寇作乱上海,周越然之“言言斋”尽毁于战火,成为中国现代私家藏书史上一大浩劫。此为其第三次亡书,也是损失最为彻底、最为惨重的一次亡书。
 
此后不久,周越然移居西摩路(今陕西北路),继续操起藏书之业,很快就达到了一定的规模。抗战期间,周越然以著文为生,收入稳定,又值战乱时,不少名家庋藏都流入书肆,给他提供了极好的搜购图书的机会,故收藏又日见增多。抗战胜利后的几年,周越然深居简出,深埋故纸堆中度日。一直到解放后,复为教书之业,退休后翻阅藏书成了周越然最大的爱好,甚至到临终前不久他还保留着阅读习惯。他去世后,保存在陕西北路寓所的藏书,在“文革”中被当时的派出所责令送往废品收购站而不知所终。至此,周越然一生藏书已全部散尽,除部分图书成为国家藏书之外,此次失书成了他最后一次亡书。
 
二、独显个性的藏书观
自古而今,讲求版本价值是绝大部分藏书家收藏图书的首要考虑因素,作为周越然同乡的陆心源就以号称集两百种宋版图书收藏于“皕宋楼”而著称于世,同样,周越然幸得部分“皕宋楼藏书散亡时偶然未曾入柜之本”共八种,并著《皕宋残余》专文作记,极显庆幸之意。而在藏书类型上,古代、近代藏书家又尤其看重经史类著作,因为这也是决定藏书家地位的重要条件。
 
然而,也许是从小受到西洋图书的影响,也许是为其导师诸如严复、辜鸿铭等人学问思想的熏陶,从藏书成果来看,周越然与传统藏书家并不完全相承。从少年收藏图书之始,其藏书理念就与人迥然不同。总括起来,他的收藏始于西书、精于词曲、闻于性书,成为民国时期有独特个性的藏书家。
 
(一)与世俗不同的图书善本理念
何谓善本,古、近代藏书家基本上有一个相对一致的理解,清代张之洞在《书目答问》中认为:“善本非纸白版新之谓,谓其为前辈通人用古刻数本,精校细勘,不讹不误之本也。”清末藏书家丁丙对善本也提出了四条标准:一是旧刻;二是精本;三是旧抄;四是旧校。然而,周越然付之于实践的善本理念并不以此为然,无论是中文古籍还是西洋旧书,他都有自己的判别标准。
 
1 .除了宋刊元椠、明清刻精印本之外,更加看重名家手抄、手校、手跋本从周越然收藏古籍书画经历中也可以看出,他对古籍版本源流、名家校跋特征都耳熟能详、如数家珍,对一些书估奸商的作伪手法认识颇深。周越然特别关注曾为名家庋藏并留下印记的图书,而对其称之为“清乾嘉间东南第一藏书家”黄丕烈更是赞赏有加。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黄丕烈既痴收藏,又善校读,能够真诚地对待古书。黄丕烈“每获一书,必手自雠校;一字一句之异同,必研索以求其是”,故使他的藏书大为增值。周越然认为,“专买不读,那末不是藏书家,而是采办员了”。他收藏的黄跋本图书有《文温州集》(明刊本)、《笠泽丛书》(抄本)、《唐语林》(刻本)和《明皇十七事》(抄本),特别是《文温州集》曾经历邓尉徐氏、阳湖恽氏、汪士钟、徐坚等名家收藏并留印记,加之黄丕烈手跋(跋中有语:“遇此等书反有贱售者,坐不识古耳”),更令其自喜。
 
周越然视名抄名批及名人旧藏最为珍贵,其收藏的袁寒云(克文)旧物之王铁夫手批《金石例》、吴梅村手抄之《林松辅文集》、鲍廷博知不足斋抄本《宝峰集》、校勘专家劳权用朱墨二笔细校之《齐东野语》均为其得意之物。他在《吴抄林集》一文中还专门指出抄本之珍贵的四大理由:“(一)著者系一畸人;(二)传本稀罕难求;(三)抄本出之名手;(四)曾经名家收藏。”实为其心声。
 
而周越然最为自耀的是购得明抄本《愧郯录》,此本有名人手跋手校(明万历戊子澹翁(祁承邺)手跋),又有大量的名家收藏印记(朱彝尊、钱均伯、季振宜、毛扆等钤印),同时此本又补了“宋元明清名本之缺页”,所以“余颇珍之”。
 
2 .宣统年间精刻本、西文珍本也同视为善本
周越然收书藏书不囿于传统藏书家的普遍理解,只要他认为有较高价值的图书概视为善本。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姜德明先生曾在北京旧书摊觅得一本宣统三年刻印的《谪麟堂遗集》,封面即钤有“言言斋善本图书”印记,可见其对善本见解的与众不同。[4]
 
周越然自幼收藏西书,“一二•八”遭灾后,复又致力搜购西书,多达1500余种,其中有孙中山《伦敦蒙难记》(1897年西文原版),裘力氏英译本《红楼梦》(1902年澳门版)以及澳门版《鸦片章程》(1840年)、《游江南传》(1843年),英国版《好逑传》(1861年)、《李鸿章剪报簿》(1913年)等10种图书,均自视最为珍贵之本或善本。
 
(二)特色收藏之先锋
古之藏书家除了经、史、子、集外,极少旁鹜其它的那些不登大雅之堂的图书,因此,苛求版本、致力于经典成为藏书家相互攀比的基本要素。直到近现代,一些通俗、西洋之书开始进入了学人视野,以个人阅读和兴趣专长为特征,出现了许多有别于传统特征的图书收藏家,如郑振铎之俗文学图书、阿英之晚清小说报刊、宋春舫之欧洲戏剧等等。作为同时代的藏书家,周越然之藏书却又是别具一格,除收藏一些高质量的精刻精抄之中国古籍之外,他把兴趣爱好集中到了词曲小说、性学性书、西文图书之上。其注意力之集中、搜罗之广博,为其他藏书家所少见。
 
1 .词曲小说与“言言斋”
周越然于上海闸北之藏书处名为“言言斋”,即取自词曲小说的“言”字偏旁之意,虽然书斋已然毁于“一二•八”战火,但在其后的书评书话中时时提起“言言斋”往事,可见其在周越然心中的印象之深。
 
周越然搜集珍贵、稀见戏曲小说也可谓是不惜重金,倾力而为。小说方面其得意之藏有明清江堂刊本《唐书志》,明文台堂刻本《廉明公案》,明三台馆刻本《列国志传》、《南游记》、《两晋演义》,清初素纸精写本《姑妄言》、誊真稿本《续镜花缘》,清康熙刊本《济公传》、《剿闯小说》、抄本《续金瓶梅》等等一大批极为珍稀的佳本。而为求得明万历仙源余成章刻本《牛郎织女传》,周越然花重金从日本购回,此事曾在当时引起轰动。其戏曲收藏中也极多稀见之本,如明嘉靖刻本《宝剑记》,明刻本《盛世新声》,明富春堂刻本《双忠记》、《跃鲤记》、《白兔记》、《十义记》,以及抄本《诚斋乐府三种》、《金锁记》等等,这在藏书界并不多见。其戏曲小说的收藏真正达到了既精又博的水准,他自己也曾感叹“词曲于余,可谓有缘矣”。
 
周越然对自己收藏的词曲小说研究极其用心,他曾经专门就《西厢记》十二版本、《琵琶记》八种版本作了精心比较,指出每一种版本不同特点,并对其中的优劣作出了自己的判断。
 
2 .饱受讥议的性学图书收藏
在中国现代藏书史上,能够大量收藏性学图书并公之于众的,可能也只有周越然一人,或许也因此使得周越然饱受讥议。
 
周越然收罗庋藏的中国古典淫词小说,可以说是应有尽有,从十多个版本的《金瓶梅》到历来被严禁而稀见之明刻残本《素娥篇》、明刻本《昭阳趣史》、清刻本《痴婆子传》、清小字刻本《灯草和尚》、清初大字刊本《空空幻》、清写刻本《浪史》等等,版本之全、品种之多都无人可比。同时,周越然更是不惜重金,大量搜购了西洋性学图书,不仅有小说,还有极多的性学科普著作,更为常人不解的是他还挑选了许多经典之作通过当时的《晶报》译介给了中国读者。这在思想禁锢极深、卫道士所不能容忍的时代,无疑是大胆而起先锋作用的,其招来詈骂和斥责也为必然之事。周越然收藏的这些稀见艳情小说,对研究中国小说史、性学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于性学之书与淫诲小说的区别,周越然自己有清晰的论语:“性书是医书,是心理学;淫书是谎言,是‘鼠牛比’”。有此一识,足以说明他搜藏这些图书旨趣并不象旁人所言的是道德低下。而对世人的责难,他也仅作弱弱的申辩,而不作对骂。
 
3 .收集西文图书, 助编英文之书
周越然最早的个人收藏,确切地说是起自西文图书,其《购买西书的回忆》称:“自十一岁认识‘ABC’之后,我就开始西书”。到二十岁几近可以装满一小橱了,至“ 一二•八”之役,损失西书达5000册,之后又复购达1500余种。由于周越然曾长期从事英语教学和英文图书编辑工作,对西文图书情有独钟。他还专门总结出了采购西文图书的四种方法:代理法、电报法、通信法、直购法,不无经验之谈。在当时,“上海收藏西书的藏书家并不多见,周越然算是一个,他尤其偏爱西方的性书,在那个时候已经饱览了萨德侯爵的大作,甚至19世纪奥地利作家萨克麦瑟克闻名遐迩的虐恋小说《毛皮里的维纳斯》居然也被他找到了,而这些书籍在今时今日的中国大地上是如何也寻访不到了”。[5]
 
周越然通过购置大量的西文图书,精读博览,又极大地有助于他从事的英语教学和编译工作。据其《编译之味》所述,他除了为《英文杂志》、《英文周刊》供稿外,自进入商务印书馆之后,还编译了三十二种有关英语教与学的图书,此外还有五、六种注本、读本是在馆外编就的,特别是《英语模范读本》,修订达五、六次,销行一百多万册,因此所得版税之多,也是前所未有的。其反复修订,不断去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也足见他对编书的精益求精之态度。
 
(三)为读而藏、为用而藏的开放藏书观
周越然一生致力于教书、编书、藏书,而其藏书都是为了前两者服务的。周越然对自己的收藏都是一本一册地精心选择,遇好书便不惜重金收购,对所有的藏书都作了仔细的阅览,并时时留意于书中的精彩之笔。尤其值得赞誉的是,他还撰写了大量的书话书评,其中有不少都是对藏书的精彩点评,文笔幽默俏皮,读来清新自然,不失为现代书话中的精品。陈子善先生对其书话的评价是:“无论说书林掌故,还是采版本源流,无论叙购书趣闻,还是辩古书真伪,均举证周详,论列详细,实实在在无虚言。”是为客观公正。
 
与一般藏书家不同,周越然经常为自己收藏的图书寻找最佳归属,此在其书话中有多处提及。如民国二十三年商务印书馆印《四部丛刊续编》时,他就主动将自己购得的《愧剡录》提供给张元济先生补抄原本之遗缺,张先生同时还给日本静嘉堂文库寄去补遗文字,以求该书之完整。周越然购得皮纸精写本《信谳录》,详加考证,弄清该书之价值,不久又将此书赠与杨君。周越然之家藏《青楼韵语》乃为明刊祖本,其后虽有新本刊印,但遗缺较多,他曾主动提出“将来新本再版,或他家有志复刊,余愿以明民两本供给之,俾成全璧”。战乱期间,周越然购得故宫影印的《天禄琳琅丛书》28巨册,见每册书前皆钤有“于右任”朱印,遂提出“他日重遇时,当以此书赠之”。1957年他又主动将所珍藏的133册元明刻本捐献给国家,这也是其最终之心愿。
 
周越然收藏的图书扉页等处均有“周越然”、“越然过眼”、“曾留吴兴周氏言言斋”等铭印,其中“曾留”二字乃是周越然深刻的藏书心得,他认为书的寿命是长久的,而藏书人则不可能永久地占有它,应该超然待之。在他多次失书的经历中,也都能够以平常之心予以自慰,这种心态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有诗云:“藏书曾记言言斋,厄运来时战火埋。文字飘零谁为拾,一编聊以见庄谐。”[6]这是后人对周越然一生藏书、编书经历的精妙总结。在中国现代藏书史乃至中国文化史上,周越然都是一个很有个性特点的重要人物,尤其是在藏书理念方面,更是非常值得研究和讨论的。可惜,由于他的那段不可堪言的人生经历,周越然在学术界并没有得到更多的关注。笔者认为,我们站在历史、人文的角度进行分析,应该给予他一个相对客观的评价,愿本文能够引起讨论。

 
(附记:本文草就后,笔者专门邮给周越然嫡孙、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周炳辉先生过目,周先生在百忙之中给予了仔细的校读,并提出了大量的修改意见和建议,特别是部分与史实有出入之处,均予以一一指出,在此,对周老先生致以衷心的感谢。)
 
参考文献:
[1]躲斋.一位饱受非议的藏书家:言言斋主周越然[J].万象,2006(5).
[2]郑超麟.郑超麟回忆录[M].上海:东方出版社,1996.
[3]周炳辉.解放后的周越然[J].万象,2007(11).
[4]姜德明.言言斋谈书(代后记)[M]//书与回忆.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6.
[5]乡关何处——上海书店忆旧[EB/OL].[2008 04 14].http:// www.kyxk.net/bbstco n.php?board =Shanghai&gid=11010.
 文献来源: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8月,第33卷第4
copyright © 中国收藏家协会 协会网站:京ICP备0906634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117号

制作单位:中国收藏家协会书报刊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