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首页> 学术园地
学术争鸣

现存最详尽﹑准确的元朝疆里总图

陳佳榮

现存最详尽﹑准确的元朝疆里总图

中国古代地图绘制的历史虽然甚古﹐但早期保存下来的全国疆域图不过宋﹑元数幅。晋裴秀(224-271)《地形方丈图》﹑唐贾耽(730-805)《海内华夷图》均已不传﹐唐李吉甫(758-814)的《元和郡县图志》在宋后亦有志无图。只有到宋代﹐才存有几幅尚称详细的全国图﹐较重要的有《九域守令图》﹑《禹迹图》﹑《华夷图》﹑《坠理图》﹑《舆地图》 ﹑《古今华夷区域总要图》﹑《禹贡九州及今州郡之图》﹑《历代舆图》等[1]。

 

至于元代﹐文献记载有几幅颇为驰名的重要地图﹐但迄今均未存留下来。是故在目前刊行的各种古代地图集中﹐元代不仅图幅甚少﹐而且于全国舆地总图几付阙如。例如﹐据称参与策划﹑主编元《一统志》的札马鲁丁(生卒年不详)﹐曾编绘有《天下地理总图》﹐然已无踪影。朱思本(1273-1333﹖)于约1320年完成了《舆地图》两卷﹐内含〈舆地总图〉﹐唯该书原稿已佚﹔幸赖明罗洪先(1504-1564)增纂为《广舆图》而可窥测其祖本及蓝图﹐然现今所见究非元朝地图之全豹[2]。

 

此外﹐由明初部分地图及记载﹐人们也知道元代尚有两幅地图﹐是为《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乃至《大明混一图》的重要底本﹐它们即李泽民(生卒年不详)的《声教广被图》及清浚(1328-1392)的《混一疆理图》。事缘明初朝鲜《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的作者之一权近(1352-1409)跋文谓“吴门李泽民《声教广被图》﹐颇为详备﹔而历代帝王国都沿革﹐则天台僧清浚《混一疆理图》备载焉。建文四年夏﹐左政丞上洛金公﹐右政丞丹阳李公﹐燮理之暇﹐参究是图﹐命检译李荟﹐更加详校﹐合为一图”云云[3]。因《大明混一图》﹑《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及《广舆图》先后均画出非洲南部的大三角形﹐所以大家对其元代底图怀有浓烈的兴趣。

 

关于李泽民及《声教广被图》﹐向来无考﹐或谓该图作于公元1330年左右[4]。但朝鲜使者在明初同时带走李泽民及清浚两人之图﹐而元末明初乌斯道(1314-1390?)在〈刻舆地图序〉中也同时提及两种地图云﹕“地理有图﹐尚矣。本朝李汝霖《声教被化图》最晚出。自谓考订诸家﹐惟《广轮图》近理。”[5]。故“李泽民《声教广被图》”与“李汝霖《声教被化图》”是否同一﹐乃至李泽民成图年代均值探讨。 《广轮图》应即清浚的《广轮疆里图》﹐该图是否就是《混一疆理图》﹖如非﹐二者关系如何﹖亦均待考。

 

《广轮疆里图》原来已由明代叶盛的《水东日记》卷十七略知其绘制大概情形﹐唯未见全图。笔者近来有幸从《水东日记》的嘉靖版及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一下子看到了该图的详﹑略两种摹本﹐于是立即公之于众﹐并草写短文一篇﹐以供大家共同研究﹔复蒙台湾师范大学张素玢教授鼎力相助﹐搜罗﹑影印了该书弘治版卷十七所附的最早的详图摹本﹐令此项研究别开生面﹑更上一层楼[6]。

 

在对比元代部分载籍及《广轮疆里图》之后﹐发现该图竟是中国现存最详尽﹑准确而且几乎是唯一的元代全国疆里总图。因此﹐自觉有义务对之略加探讨﹐以尽自己的心愿与责任﹐于是再提拙笔另书此文﹐望博雅君子有以教我。

 

清浚元朝地图的编制与保存

 

清浚(1328-1392)是元明之际的天台僧人(见本文资料一〈清浚《广轮疆里图》相关史事年表〉)。他于元泰定帝致和元年(戊辰﹐1328年)出生于江浙等处行中书省浙东道台州路黄岩州﹐十三岁出家[7]。他绘制《广轮疆里图》的时间﹐据明人《水东日记》所载严节的附记(详见下述)﹐是元至正庚子(二十年)即1360年﹐时年卅三。关于他的志趣或何以绘成此图﹐史无明载。不过据该图成山角附近的两行说明﹕“辛卯前行北路﹐二月至成山﹔壬辰前行北路[图中箭头指至今渤海湾一带]”﹐可见他在元顺帝至正十一年(辛卯﹐1351年)前﹐由江浙沿海路北行﹐于是年二月至成山﹐然后又继续北上抵达大都一带。当时清浚只有二十四岁﹐已如此爱好于游历﹐而十年后终于绘成全国舆地总图。这说明其成就绝非偶然所致。

 

清浚及他编绘《广轮疆里图》一事﹐似未见诸元代的载籍。其生平包括制图的相关资料﹐均赖明人方得以流传。首先是明初的大学问家宋濂(1310-1381)﹐他在〈送天渊禅师浚公还四明序〉曾云﹕“天渊﹐名清浚﹐台之黄岩人。……余初未能识天渊﹐见其所裁舆地图﹐纵横仅尺有咫﹐而山川州郡彪然在列﹐余固已奇其为人”[8] 则清浚地图在明代初以《舆地图》名世。其次提及该图的是乌斯道(1314-1390?)﹐其〈刻舆地图序〉作“《广轮图》”。不过﹐对该图传播于世影响较大的﹐则是上述《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的权近(1352-1409)跋﹐他亲自目览“天台僧清浚《混一疆理图》”﹐其中历代帝王国都沿革“备载焉”。

 

上述明初诸人的文章虽均提到清浚的地图﹐但语焉不详。到了明代中期﹐才有另一批文人对之继续予以关注﹐或吟诗赞其绘图之功力﹐或高度评价其绘图技巧﹐或摹描其图助其传世﹐或在自己的书中加以刊载﹐使清浚元代地图能够长期流存下来。原来清浚曾为该图自作一诗﹕“万里山川咫尺中﹐江河迢递总朝东。当时汉帝曾披此﹐邓禹因之立大功。” 而武林王逵则加以奉和﹕“夷夏都归掌握中﹐眼空南北与西东。此图画就非容易﹐为问沙弥几日功。”继之嘉禾严节(贵中)将清浚的地图予以摹绘﹐而略加改动﹐并于景泰壬申(三年﹐公元1452年)正月留下记载﹕“此图乃元至正庚子台僧清浚所画﹐中界方格﹐限地百里﹐大率广袤万余。其间省路府州﹐别以朱墨﹐仍书名山大川水陆限界。予喜其详备﹐但与今制颇异﹐暇日因摹一本﹐悉更正之。黄圈为京﹐朱圈为藩﹐朱竖为府﹐朱点为州﹐县繁而不尽列。居海岛沙漠﹐道里辽绝﹐莫可稽考者﹐略叙其槩焉。(郡邑间有仍旧名者﹐既不尽列﹐不复[改]也)”。今日吾人所见的应即严贵中的摹本﹐但画图方格被去除﹐若干地名被改用明制之称。

 

若论明人中对清浚地图流传贡献最大的﹐当推叶盛(1420-1474)。他在《水东日记》卷十七中﹐对清浚的功绩给以评价﹕“袁伯长谓唐僧一行陋周畿汉志之陿﹐始定南北两戒﹐而山川之肇源止伏﹐一览可尽。且言其身至开平﹐见所谓衍迤平旷﹐靡有纪极﹐始谓视两戒之说倍蓰不足议也。予近见《广输[轮]畺[疆]里》一图﹐如右。其方周尺仅二尺许。东因黑龙江﹑西海桐[河洞]﹐南自雷﹑廉﹑特磨道站至歹滩[难]﹑通西﹐皆界为方格﹐大约南北九十余格﹐东西差少。其阴则清浚等二诗﹐严节一跋﹐因悉录之。”叶盛不但刊载了上述清浚﹑王逵﹑严节的诗文﹐而且把《广轮疆里图》附于书中﹐于是一幅重要的元代全国舆地总图﹐终能在六百多年后重现于世人面前[9]。

 

叶盛的《水东日记》并不难觅﹐而且台北﹑北京都在20世纪60-80年代﹐出过各类版本的影印本或校注本﹐为何在探讨朝鲜《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底图时﹐诸文长期均谓清浚图已失传呢﹖原来并非所有版本都附有清浚地图的。据笔者所知﹐《水东日记》较重要的版本系统有五﹕(1)明弘治间(1488-1505)常熟徐氏刻本﹐38卷(原北平图书馆藏善本﹐台湾国家图书馆有藏本) ﹔(2)明嘉靖癸丑(三十二年﹐1553)叶盛玄孙叶恭焕以家藏本补刻本﹐40卷﹐原为北平图书馆善本﹐现只见美国国会图书馆摄制胶片(香港大学﹑新加坡图书馆均有藏)﹔(3)明万历间昆山叶重华刊本﹐卷一标明“昆山叶盛着﹐六世孙重华较梓”﹐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台湾国家图书馆有善本。该本应据嘉靖刻本重刊印﹔(4)明末叶重华赐书楼刻﹑清康熙十九年叶方蔚重修本﹐或谓清康熙十九年叶氏赐书楼印本(叶盛七世孙方蔚据旧抄本及弘治﹑嘉靖等版校勘刻本)﹐40卷﹔(5)清乾隆四十三年《四库全书》文渊阁本﹐38卷﹐标为两淮盐政采进本﹐置子部十二‧小说家类一‧杂事之属。

 

上述版本中﹐康熙本叶方蔚跋称明末本刻版因乙酉(1645年)兵灾长期搁置尘阁中﹐后以原书版再加旧抄本及弘治﹑嘉靖等本详校而重新刻印。台湾学生书局于1965年出过其影印本。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出了魏中平校点本﹐据校点者云系以康熙十九年叶氏赐书楼印本(40卷)为底本﹐另用明弘治间常熟徐氏刻本(38卷)进行了通校。值得注意的是﹐康熙本及中华书局1980年版(用弘治本参校)《水东日记》卷十七﹐均未附刻清浚的《广轮疆里图》摹本﹐其相关介绍亦无片言只字提及附图之事。只有弘治本﹑嘉靖本等明代刻本各附有详图(标明“予近见广轮疆里一图﹐如右”)﹐四库本附有简图(标明“右广轮疆里图”) 。看来康熙本等不但未载该图﹐且略去相关文字﹔四库本之图则甚简陋﹐错字亦多。因此﹐为《水东日记》弘治本﹑嘉靖本卷十七附录的《广轮疆里图》两种摹本﹐是我们研究元代全国疆域图的最佳参考资料。

 

《广轮疆里图》的内容分析

 

清浚的《广轮疆里图》虽为元时所绘﹐但现存图样系明代严节等人甚至是清初人的摹本。究竟如何对其内容的时代性作出判断呢﹖首先要看看严节等究竟对清浚原图改了什么﹐哪些地名是后人所加。据严节自己所云﹐他改了路府州的颜色﹐方格也应为其所去除。至于地名﹐笔者将清浚地图摹本与《元史‧地理志》(参见本文所附资料二〈清浚《广轮疆里图》可辨正的路州名〉) 以及《大元混一方舆胜览》[10]详加比对﹐发现在全图约六百个地名中﹐除北京﹑开平﹑曲阜﹑青(州)﹑武定﹑太原﹑平阳﹑开封﹑凤阳﹑荆(州)﹑西安﹑汉中﹑云南﹑苏(州)﹑严(州)﹑宁波﹑金华﹑南京﹑南昌﹑长沙﹑桂林等二十来个路府州名(尤其是加方框的路府名)外﹐其余绝大部分都大致同《元史‧地理志》所载路﹑府﹑州之名。可见目前所看到的清浚《广轮疆里图》﹐基本上可以当成有元一代的舆图成果来加以研究。

 

在认真对比《元史‧地理志》资料后﹐我们可发现﹐清浚地图上的路﹑府﹑州﹑司诸名与之非常地接近。清浚虽对舆图绘制有特别的兴趣﹐但以其职业﹑地位﹑身分等言﹐如未充分利用前人尤其是官方图志的成果﹐是难以画出如此全面的全国性舆图的。

 

这里我们要略略回顾其前的元代地理图志成就﹕首先是《大元大一统志》﹐原由札马鲁丁﹑虞应龙于世祖至元卅一年(1294年)修成初稿﹐传札马鲁丁绘有《天下地理总图》但已亡佚﹔至成宗大德七年(1303年)三月﹐孛阑盻(月兮)﹑岳铉完成《大元大一统志》共1300卷奏进。虽然该志现已大部分散佚[11]﹐但后来明初宋濂修《元史‧地理志》主要是利用《大元大一统志》的资料﹐其政区基本上反映大德七年前的情况﹐也有小部分增补至文宗至顺元年(1330年)。

 

其次﹐对清浚绘图事业影响较大的﹐是约于仁宗延佑七年(1320年)完成的朱思本《舆地图》。该图虽然已佚﹐但由明罗洪先增纂成《广舆图》﹐其中〈舆地总图〉保存了元图风貌﹐另分省地图均颇详细﹐当年应为元代许多类书附图及清浚绘图所参考和利用过。再者﹐文宗至顺二年(1331年)赵世延﹑虞集《经世大典》的修成﹐顺帝至正六年(1346年)《大元大一统志》在杭州之刻版﹐都使清浚得以充分利用官方的准确文献和资料。

 

还有两书值得注意﹐一是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年)刘应李所编的《大元混一方舆胜览》初次刊印﹐其资料约至大德七年底﹐不过其行政区域名称比较不同﹐不如《元史‧地理志》与《广轮疆里图》之间的契合。该书的泰定元年(1324年)改编本附有〈混一诸道之图〉及元代行省分图共十四幅[12]。此外﹐至顺间(1330-1332年)建安椿庄书院刻印了经修订的南宋陈元靓之《新编纂图增类群书类要事林广记》﹐内除〈历代国都之图〉﹑〈历代舆图〉﹑ 〈大元混一图〉外﹐另有元代行省分图六幅[13]。

 

众所周知﹐《元史‧地理志》主要利用了《大元大一统志》的政区资料﹐反映了蒙元初期至大德中的状况﹐但内中提到“文宗至顺元年﹐户部钱粮户数一千三百四十万六百九十九”(《元史》志第十‧地理一)。其若干路府州县的改变﹐截止于该年。在《元史‧地理志》中﹐提到大德八年到至顺元年新资料的只有十六﹑七条。后来的《新元史‧地理志》变化也不大﹐故谓“旧志实本于《大一统志》与《经世大典》﹐……今为〈地理志〉亦仍前史之旧﹐订其舛讹﹐补其夺漏而已。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卷四十七‧志第十四‧地理一)。清浚地图虽成于1360年﹐但其路﹑州﹑府名主要是采用大德七年前的资料(包括元贞元年大批新建州)﹐亦即依据了《大元大一统志》。至于大德八年到至顺元年间的变化﹐也略有涉及﹐如至大元年英德之降路为州﹑延佑三年建龙庆州﹑延佑六年改建怀庆路﹑泰定元年改建南宁路等﹐在图中似均有反映。这些可能兼采朱思本的舆地图或其他地图资料。

 

除了地志外﹐清浚的《广轮疆里图》自应充分利用了前人的地图绘制成就。但所谓《天下地理总图》只成传言﹐朱思本《舆地图》已非原豹﹐故欲断定清浚以何为底图并非易事。我们通过对比﹐可看到今《广舆图》中的〈舆地总图〉在处理山川的手法及府﹑州的排列上﹐与《广轮疆里图》有些类似之处﹐想见彼此必有渊源关系。不过﹐〈舆地总图〉只列出府与直属州之名﹐而《广轮疆里图》则列出几乎所有路及大﹑小州名﹐详略判然有别。

 

至于《大元混一方舆胜览》的〈混一诸道之图〉﹐和《新编纂图增类群书类要事林广记》的〈大元混一图〉﹐更是极为简陋﹐与清浚地图不可同日而语。不过二书所载的元代分省地图却值得研究。这两本书刊图的时间﹐前者自泰定元年(1324年)改编本起方插图﹔后者现存版本最早为至顺间(1330-1333)﹐但原作者为宋人﹐而有学者认为可能在元世祖前至元时已有修订的元刻本[14]。是故两书之图虽极相似﹐但孰先孰后﹑谁抄谁图一时难以判决。 《大元混一方舆胜览》附图较多﹐因以一省为一图﹔《新编纂图增类群书类要事林广记》附图较少﹐但每图内容颇多﹐因系两省合为一图。

 

敝人认为﹐《大元混一方舆胜览》和《新编纂图增类群书类要事林广记》的元代行省分图﹐应均参考过朱思本的《舆地图》集﹐而将各省内容略加简化﹐或在各省分合上自作主张。而清浚的《广轮疆里图》则在前人基础上﹐将各省所辖的路府州名均罗列在一张全国地图上。读者可以看到﹐《广轮疆里图》在小小纸张上竟包容了大约六百个全国路﹑府﹑州乃至山﹑川之名﹐作为有元一代的舆地总图﹐其详尽之处自不待言。

 

《广轮疆里图》不仅详尽﹐而且尚称准确。本来一张全国图如地名过多﹐难免顾此失彼﹐方位容易错漏。清浚地图的可贵之处在于﹐与六百多年后今人所绘《中国历史地图集》或《中国史稿地图集》相较﹐就其地名之多而言﹐其准确度竟也不遑多让[15]。也许无论《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国史稿地图集》或《广轮疆里图》﹐其元代地区名主要均同源于《元史‧地理志》等基本载籍﹐并皆以至顺元年左右为准﹐故各种图﹑志比对竟呈相当一律的情景﹐益发证明《广轮疆里图》作为元朝全国舆地总图的宝贵。笔者目前已辨认出图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地名及文字记载﹐假以时日再经诸家考订﹐或可全部还原并将地名全部标定在今日中国地图上﹐进一步表现清浚此图的详尽与准确。

 

清浚《广轮疆里图》的价值

 

下面再列点论述清浚所绘元代全国地图的可贵价值。

 

首先﹐《广轮疆里图》保存了一些元代的地名资料。由于《大元大一统志》及相关图幅已佚失﹐《元史‧地理志》匆忙成书﹐许多当年的地理资料也很不完全﹐故《新元史‧地理志》已未能多加增订。因此﹐许多地名真讹乃至今地均难以考证。清浚地图的好处是补充了当年地名之原貌。仅举“歹难”一名来说﹐此名标在地图西南角﹐邻近“通西”及“江头城”。一些有关《水东日记》的文章﹑版本标成“歹滩”或“夕滩”﹐甚至将其与通西相连而辗转标点为“'歹滩通'西”。一些元代基本资料也各各不同﹕《大元混一方舆胜览》卷中‧云南等处行中书省作“歹难路”﹐该书整理者注引覆大德本作“歹难甸总管府”﹐《纂图增新群书类要事林广记》癸集卷上‧地舆类作“大难甸总管府”[16]﹔《广舆图》的〈舆地总图〉作“可难”﹐其〈云南舆图〉作“可滩”﹔《元史‧地理志》作“六难路甸军民府”﹔《新元史‧地理志》作“歹罗甸路军民府”。由歹难﹑大难二名同音分析﹐诸名似以“歹难”为宜﹐可见《广轮疆里图》之作用。唯其今地﹐则又需一番考订。

 

其次﹐该图含有边裔地理或中外交通的可贵史料。例如在东北和东面﹐记载了高丽的北京﹑东京﹑南京﹑唐城﹑耽罗及三韩等﹐倭国的徐福祠及毛人等﹐还有大流球及小流球。在西北方面﹐注明“自西宁西北五十余里至金山﹐其西二百里即阴山也。其间皆崇峻岭深绝涧。又西北数千里至铁门”。在西南方面提到“自特摩(道站)入交趾界”﹐标出占城和(缅国的)江头城﹐提到由西南“北接西域天方诸国”。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东南的福建海岸外﹐明确记及“自泉州风帆﹐六十日至爪哇﹐百二十八日至马八儿﹐二百余日至忽鲁没思”﹐这是当时由海外与东南亚﹑南亚﹑西亚交通的明确记录﹐也是泉州作为元代对外航海交通贸易大港地位的佐证[17]。

 

再次﹐该图保有元代佚图痕迹﹐可与失落的一统志﹑现存地理图志互相比校。鉴于札马鲁丁《天下地理总图》之有无及下落均成问题﹐《大元大一统志》﹑《元经世大典》也大部散失﹐朱思本《舆地图》集已无复当年原貌﹐故后世编绘《中国历史地图集》者只能参考《元史‧地理志》﹐并辅以部分类书或地方志。清浚的《广轮疆里图》既是元图又较详尽﹐正可与《大元混一方舆胜览》和《新编纂图增类群书类要事林广记》的元代地理图志资料﹐一并作为恢复﹑辑佚元代一统志等时的重要参考。

 

复次﹐该图承前启后﹐成为《大明混一图》等的重要底图。清浚地图一方面可与《广舆图》相比对﹐供后人了解朱思本原图的部分奥秘﹔另方面﹐据《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权近跋明言﹐清浚《混一疆理图》与李泽民《声教广被图》共为该图的底图。现李图既已不存﹐清浚图的重要性更为显著。这涉及诸图与《大明混一图》的关联﹐中国人为何能在十四世纪的明初绘出南非的大三角﹐郑和下西洋前是否已掌握了明廷所控制的全部世界地理资料﹐等等。

 

当然﹐清浚所绘的《广轮疆里图》也不免有些缺陷﹐如部分地名的讹略或位置的错标﹐但瑕不掩瑜﹐尤其经后人描摹亦成无头公案。总之﹐该图弥补了元代地图的缺页﹐补充中国古代地图史的中间﹑缺失﹑关键一环﹐是为中国地图史上值得重视的新页。

 

注释

 

[1]《华夷图》据考保留了贾耽《海内华夷图》的精要。上述诸图的图版及介绍﹐《禹贡九州

及今州郡之图》参见《中华古地图珍品选集》﹐哈尔滨地图出版社1998年版﹔其余可见

曹婉如﹑郑锡煌﹑黄盛璋﹑钮仲勋﹑任金城﹑鞠德源编《中国古代地图集(战国至元)》﹐

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

[2] 朱思本的《舆地图》约完成于元至大四年至延佑七年(1311-1320)。罗洪先增纂的

《广舆图》完成于明嘉靖二十年(1541)﹐嘉靖卅四年(1555)印。其版本众多﹐1997年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曾据首都图书馆藏明万历七年刊本影印﹐名为“朱思本绘﹑罗洪先

增纂《广舆图全书》”。

[3] 《大明混一图》可参见汪前进﹑胡启松﹑刘若芳〈绢本彩绘大明混一图研究〉﹐载《中国

古代地图集‧明代》﹐ 文物出版社1995年版。 《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可参见织田武

雄﹑室贺信夫﹑海野一隆《日本古地図大成‧世界図编》﹐讲谈社1972年版﹔至于该图

的权近跋全文﹐可参见笔者的南溟网(http://www.world10k.com), 击入“新增文章”―

“ 最新文章”的〈《广轮疆里图》作者清浚资料补充〉一文。

[4] 参见(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五卷〈地学〉﹐香港﹕中华书局1978年中文本﹐

第152页。

[5] 该文载乌斯道《春草斋集‧文集》卷三﹐见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1986年版《景印文

渊阁四库全书》集部六‧别集类五﹐第1232册226页。该诗文集有宋濂(1310-1381)

原序。笔者的南溟网(http://www.world10k.com) “ 新增文章”― “ 最新文章”的

〈《广轮疆里图》作者清浚资料补充〉一文已转载。

[6] 详见拙文〈清浚“疆图”今安在﹖ 〉(登载于《海交史研究》2007年第二期)﹐另

可见笔者的南溟网(http://www.world10k.com)“新增文章”―“最新文章”。

有关弘治版﹑嘉靖版等《水东日记》卷十七载录清浚地图的详情﹐可参见〈《水东

日记》版本及载录清浚〈广轮疆里图〉情形〉(亦载上述网页)。

[7] 关于清浚的生平资料﹐可参考敝人前揭文章及网上刊布资料﹐详见注[5]﹑[6]。

[8]《 宋濂全集》‧宋学士文集‧銮坡前集卷八﹐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9] 见《水东日记》弘治三十八卷本﹐台湾国家图书馆藏。另可参见嘉靖三十二年癸丑(1553)

叶恭焕补刻四十卷本﹐美国国会图书馆摄制北平图书馆善本书胶片﹔中华书局1980年魏中

平校点本﹐第169页﹐该书系以康熙十九年叶氏赐书楼印本(四十卷)为底本﹐但未见附图。

[10]《大元混一方舆胜览》﹐(元)刘应李原编﹑詹友谅改编﹐郭声波整理﹐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11] 关于元一统志的辑佚﹐《玄览堂丛书续集》有残本35卷﹐丁谦﹑金毓黻等均作过考证。

中华书局1966年出版了赵万里的《元一统志》辑本。该书系据《元史‧地理志》恢复

《大元大一统志》的目录﹐并大致据其序而排列。

[12] 《大元混一方舆胜览》中的附图包括〈混一诸道之图〉﹑〈腹里〉(两幅)﹑〈辽阳〉﹑

〈陕西〉﹑〈四川〉﹑〈汴梁〉﹑〈江浙〉﹑〈福建〉﹑〈江西〉﹑〈湖广〉﹑〈左

右江溪洞〉﹑〈云南〉﹑〈甘肃〉﹐见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郭声波整理本上册,

卷上正文前。

[13]《事林广记》的附图包括〈大元混一图〉﹑〈中书省所辖〉﹑〈辽阳行省﹑汴梁河南

所辖〉﹑〈陕西行省﹑甘肃行省所辖〉﹑〈四川省﹑云南省所辖〉﹑〈江浙行省﹑江

西行省所辖〉﹑〈湖广行省所辖﹑两江溪峒〉。但中华书局1963年影印的至顺间建安椿

庄书院刻本(《新编纂图增类群书类要事林广记》)﹐与1999年影印的后至元六年郑氏积

诚堂刻本(《纂图增新群书类要事林广记》)﹐两种版本的附图内容虽同﹐而图名﹑版式略

异。至于日本元禄十二年(1699年)京都今井七郎兵卫的刻本《新编群书类要事林广记》

(1976年日本东京汲古书院影印﹐中华书局1999年与上述郑氏积诚堂刻本一并影印) 则

只有简略重描的《历代国都图》﹑《华夷一统图》(相当《大元混一图》)各一幅﹐完全

未见元代各省分图。

[14] 见日本奈良大学森田宪司〈关于在日本的《事林广记》诸本〉﹐原载1992年8月河北

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国际宋史研讨会论文选集》﹔上述中华书局1999年《事林广记》

两种版本影印本附录该文﹐见该书572页。

[15] 参见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元明时期》中的〈元时期全图(二)〉﹐地图出版社

1982年版﹔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地图集》下册的〈元代形势〉﹐中国地图出版社

1990年版。

[16]《大元混一方舆胜览》﹐(元)刘应李原编﹐詹友谅改编﹐郭声波整理﹐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页483﹐492(注六四)。

[17] 参见拙文〈清浚元图记录泉州对伊斯兰地区的交通〉﹐为2008年11月25-27日在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举行的“海上交通与伊斯兰文化”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海外交通

研究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而作﹔后刊于《海交史研究》2009年第一期。另上载于笔

者的南溟网(http://www.world10k.com)“新增文章”―“最新文章”一栏。

 

资料一清浚《广轮疆里图》相关史事年表

 

1285乙酉元世祖至元廿二年札马鲁丁﹑虞应龙主修元《一统志》

1294甲午元世祖至元卅一年元《一统志》初稿完成﹐共755卷﹐传札马鲁丁绘有《天下地理总图》(已佚)

1303癸卯元成宗大德七年三月﹐孛阑盻(月兮)﹑岳铉主修《大元大一统志》奏进﹐共1300卷﹑600册(已大部散佚)

1307丁未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刘应李编《大元混一方舆胜览》初刊(资料约至大德七年底)

1320庚申元仁宗延佑七年朱思本《舆地图》完成(已佚﹐明罗洪先增纂成《广舆图》。其中〈舆地总图〉保存元图风貌﹐可与清浚《广轮疆里图》对照﹔朱绘分省地图应为元﹑明诸书地图所宗﹔〈西南海夷图〉时代待考﹐唯所绘南非三角形可与《大明混一图》﹑《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作比较研究

1324甲子元泰定帝泰定元年詹有谅改编刘应李的《大元混一方舆胜览》﹐并附有〈混一诸道之图〉及各行省分图十三幅

1328戊辰元泰定帝致和元年是年清浚出生于江浙等处行中书省浙东道台州路黄岩州

1330庚午元文宗至顺元年《元史‧地理志》政区以此年为准(此志据《元一统志》﹑《经世大典》﹐而略加增补)﹔传李泽民约是年完成《声教广被[披]图》[著作年代未必准确。明初乌斯道(1314-1390﹖)〈刻《舆地图》序〉提及“本朝李汝霖《声教被化图》最晚出”﹐两人两图关系待考]

1331辛未元文宗至顺二年赵世延﹑虞集《经世大典》修成(1329-1331)﹐880卷(已佚。《元史》各志多采之﹐唯其〈都邑〉多以《元一统志》为据)﹔其西北〈地里图〉名与《元史地理志‧西北地附录》大同)

1332壬申元文宗至顺间(1330-1332年)﹐建安椿庄书院刻印了被修订的南宋陈元靓《新编纂图增类群书类要事林广记》﹔后顺帝至元六年(庚辰﹐1340年)另有建阳郑氏积诚堂刻本。该书内有〈大元混一图〉及元代诸行省图六幅

1340庚辰元顺帝至元六年大约是年清浚出家为僧﹐时十三岁﹔旋为径山古鼎铭公之入室弟子

1346丙戌元顺帝至正六年《大元大一统志》在杭州刻版﹐许有壬作序

1351辛卯元顺帝至正十一年清浚于是年前北行﹐二月至成山﹐时年廿四

1352壬辰元顺帝至正十二年清浚于是年前继续北行至渤海区(是次北行据《广轮疆里图》所载)

1360庚子元顺帝至正二十年清浚绘出《广轮疆里图》﹐时年卅三

1368戊申明太祖洪武元年明朝立国后不久﹐清浚出为四明万寿寺住持﹐旋于东钱湖东的二灵山修葺寺宇

1369己酉明太祖洪武二年宋濂主持修撰《元史》﹐次年完成﹔其〈地理志〉多据《元一统志》﹑《经世大典》﹐内提及“至顺元年”事

1371辛亥明太祖洪武四年在蒋山(钟山)设普度大会﹐驿召十高僧赴京﹐清浚为其中之一。此后清浚说法于万寿寺﹐旋又归隐清雷峰中[宋濂(1310-1381)曾撰〈送天渊禅师浚公还四明序〉赠别﹔另乌斯道(1314-1390﹖)〈刻《舆地图》序〉提及“李汝霖《声教被化图》”﹑“《广轮图》”]

1379己未明太祖洪武十二年御制授清浚左觉义诰文

1382壬戌明太祖洪武十五年僧录司正式建立﹐清浚仍兼左觉义

1386丙寅明太祖洪武十九年清浚奉旨即金陵灵谷寺大斋会说法﹔旋任该寺住持﹐太祖有〈山居诗十二首赐灵谷寺左觉义清浚〉

1389己巳明太祖洪武廿二年约是年《大明混一图》绘成(前身或即《混一疆里图》﹐清浚或与其事)

1392壬申明太祖洪武廿五年五月三十日﹐清浚寂化于灵谷寺﹐时年六十五。其徒遵嘱收遗骨陪葬乃师双径妙明塔左﹐苏伯衡为其撰塔铭

1399己卯明惠帝建文元年朝鲜使者金士衡等入朝﹐并携回李泽民《声教广被图》﹑清浚《混一疆理图》

1402壬午明惠帝建文四年朝鲜金士衡﹑李茂﹑李荟﹑权近等据李泽民《声教广被图》﹑清浚《混一疆理图》﹐辅以本国及日本资料﹐绘成《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

1452壬申明代宗景泰三年正月﹐嘉禾严节(贵中)摹画清浚《广轮疆里图》,并作跋

1474甲午明宪宗成化十年《水东日记》作者叶盛卒﹐该书于明孝宗弘治间(1488-1505年)由常熟徐氏首刻。嘉靖间再版。其卷十七记载清浚作《广轮疆里图》事﹐并附严节等诗﹑跋(嘉靖刻本及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各附一后人摹绘图﹐保存迄今﹐详略不同)

1541辛丑明世宗嘉靖二十年朱思本绘﹑罗洪先增纂《广舆图》完成﹐嘉靖卅四年 (1555年)印

copyright © 中国收藏家协会 协会网站:京ICP备0906634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117号

制作单位:中国收藏家协会书报刊收藏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