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首页> 学术园地
中国古籍
半个多世纪收藏上万卷书籍
文/图记者 高晓飞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
铅字版《康熙字典》字小如蚂蚁。
 
\
厢房内藏书一直摞到房顶
 
\
退休后的孙思野大爷大部分时间守在书桌前看书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家住环秀街道孙家官庄村的孙思野老人家中便收藏了不少“颜如玉”和“黄金屋”,占满了厢房和大半个客厅。这些书中有医学书、史学书,也有律法书、书法书;有从书店买回来的,也有旅游时淘回来的……收藏这些书,前后共花了50多年的时间,为此,孙思野被村里人称为“老书痴”。除此之外,77岁的孙大爷平日里还喜欢雕刻、书法和花草,家中随处可见老人的雕刻和书法作品。近日,记者在孙大爷家中近距离欣赏了老人大半辈子的收藏。
 
  藏书上万卷,被称“老书痴”
  近日,记者来到环秀街道孙家官庄村寻找孙思野老人。“大哥,您知道孙思野大爷家在哪吗?”记者在村里遇到一位村民。村民立即点头说,“那位‘老书痴’呀,前边那家门口挂红灯笼的就是他家。”走进老人家门后,迎面便见到许多雕绘在瓷砖、石头上的钟馗图案、“龙”字、中国轮廓图等雕刻作品,摆满庭院。一位老人正拿着喷壶给花草浇水,神态闲适宁静,这便是孙思野老人。
  得知记者的身份和来意后,老人热情地将记者领进厢房。记者看到,厢房里放置了十几个书柜,里面满满当当的全是书,还有些书摆在书柜上方,一直摞到房顶。虽然厢房里书柜间的通道紧凑得只容一人通过,但仍有许多摆放不下的书,而这些书又将客厅中的大半地方占领。“50多年的时间里,我断断续续收藏了上万卷书,许多书一卷便是四五本,甚至七八本。”今年77岁的孙思野老人告诉记者,收藏这些书用了自己大半辈子的时间,自己至少看过一遍,因此村里人都叫自己“老书痴”。
 
  常到书店、旧货市场淘书
  医药类、历史文化类、人物传记类、周易类、书法绘画类……记者发现,孙大爷的藏书种类多种多样,涉及许多领域。谈起最初收藏的缘由,孙大爷回忆道,“我干了一辈子的村会计,但很喜欢中医,起初我只是购买医学类书籍,用于自学和深造中医,因此收藏的工具书为多。但后来看得书越多,越发觉自己知识浅薄,见着书就想买,最后买书成瘾,大半辈子都在淘书。”
  孙大爷告诉记者,这些书有的是从书店里买回来的,有的是在书摊、旧货市场淘回来的,还有的是在旅游途中发现,大包小包背回来的。“像这套《汉语大词典》,分上中下三部十二卷,5000多万字,因为实在太大、买的人太少,所以即墨的书店没有卖的。这一套还是我特意去新华书店订的。”孙大爷指着一套书对记者说。
 
  最珍爱铅字版《康熙字典》
  聊起自己的收藏,孙大爷便有滔滔不绝的话想说。“我最珍藏的是一套铅字版的《康熙字典》,是我1964年前后在中山街一家托卖店买的,现在这家店早已经没有了,也不能确定这套书到底是什么时候印的。”孙大爷回忆道。记者看到,这套书是线装版,部分已经脱线,纸张也已经泛黄。只见孙大爷小心翼翼地翻开书,里面的字密密麻麻,小如蚂蚁却印得十分清楚。“很佩服那个时候的技术,居然可以印得这么清晰。”
  “这套书花了我5块钱,而当时糖1分钱一块,猪肉8毛钱一斤,小麦才1分5一斤,论工分1天挣不到1块钱。”孙大爷告诉记者,“这5块钱,相当于我们家10天左右的花销,还是挺大的一笔钱。”除了这一套,孙大爷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还淘到几卷木板书,他也很珍惜,这几卷书的花销在当时也不算少。“一开始也挺不理解的,毕竟那会儿经济紧张,但是他也就这点儿爱好,还是个长知识挺不错的爱好,也就转为支持了。”孙大爷的老伴儿笑着对记者说。
 
  珍贵藏品可献给村里或国家
  记者了解到,如今退休在家的孙大爷生活中大部分时间都守在书桌前看书。在孙大爷的藏书厢房、书房和小客厅书桌前,记者发现各放着一副眼镜以及笔。“这样我就可以随时坐下来看书,不用临时找眼镜。”孙大爷告诉记者。
  除了藏书,孙大爷还喜欢雕刻、书法和摆弄花草,庭院中的雕刻品便是孙大爷闲暇时一边看书学习一边自己琢磨着做的。老人的书法作品还曾入选由香港大唐出版公司出版的《传世—— 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家精品集》。
  “每一本都是我的珍藏!”孙思野大爷叹道,这些书已经成为自己割舍不下的一部分,每本书的背后都是自己的一段回忆和经历。“但如果村里或者国家有需要,我也可以将这些藏品捐献出去,让后来人看看这些书,了解更多的知识。”
 
  

copyright © 中国收藏家协会 协会网站:京ICP备0906634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117号

制作单位:中国收藏家协会书报刊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