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首页> 学术园地
中国古籍
《开宝藏》的前世今生

 

\

\

在佛教传入东土的数千年间,经典经过历代的翻译、流通,特别是经法显、玄奘、义净等西行求法大师的不懈努力,数量日益增多,奠定了唐代佛教八宗并盛蔚为大观的局面。然而经过灭佛法难及五代战乱,诸宗典籍四散飘零,触目惊心。

 

 “大藏经”,又称”藏经"、“一切经”,是将一切佛教典籍汇集起来编成的一部全集,为保存佛教典籍的存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谓功勋巍巍。然而历宋、辽、金、元、明、清几个朝代一千年间以来,汇集、编纂的次数却屈指可数,国内可考的不过十余次:宋及辽金八次、元二次、明四次、清一次,先后有各种官刻、私刻版本仅二十余种。

 

一、《开宝藏》的刊刻与意义
 

在雕版印刷术发明以后一段时间,中国的佛教经典,还是以抄写为主要传播方式。晚唐五代之间,各地都雕刻了大批零本佛经。

 

北宋开宝四年(927),政府敕令在益州(成都附近)开板雕造佛教大藏经,后来这部大藏经被称为 “开宝藏”,又称“蜀版大藏经”。直到太平兴国八年(983)方始全部雕毕,十三万块经板运至东京汴梁,存入国家级译经道场开封府内太平兴国寺译经院西侧印经院。并设立《开宝藏》经板的管理机构,管理《开宝藏》印刷与流通。后移至崇化坊显圣寺。自此以后,《开宝藏》一直在这里印刷流通,直至金兵灭亡北宋。

 

\

\

\

 

1、《开宝藏》是我国第一部刻本佛教大藏经,是历代汉文雕版大藏经之祖。《开宝藏》对我国北宋以后历代刻本大藏经《金藏》《高丽藏》等影响深远。而在汉文大藏经的影响下,后来又有藏文、蒙文、满文版的《大藏经》的刊印。
 

2、对东亚地区佛教大藏经影响巨大。《开宝藏》雕造完毕后,日本、高丽、契丹、西夏、越南、高昌等周边国家和地区,曾多次向北宋政府赎请大藏。并且日本和朝鲜半岛也开始刊印他们的《大藏经》。

 

3、雕版印刷大藏经,开雕以前,皆要经过校勘,因此,雕版印刷使过去写本时代的异文,逐渐通过校勘,形成统一固定的版本,大大减少了经文的歧义。另外,在佛教典籍的翻译校勘过程中,创造出大量沿用至今的词汇,诸如”世界、宇宙、教师、真理、实际、坚持"等。其中作为汉文音韵学的四声,已成为今天普通话的重要标准。

 

4、寺院法宝崇敬有了新的形式;民间信众法宝供养、布施,更加便捷。大藏经内容十分广泛,主要由经、律、论三部分组成,分别称为经藏、律藏和论藏。”经"是佛教为指导弟子修行所说的教法;"律"是佛教为信徒制定的日常生活所应遵守的规则;"论"是佛教弟子们为阐明经的要义而著的论述。大藏经的刊刻与流通,有效传承了佛教经典的法脉源流,不但防止典籍散失湮没,可供代代研习,且为篡改混入等问题正本清源,护持正法久住。

 

二、《开宝藏》的存世与复雕

 

北宋末年,金兵攻破东京汴梁,在城内外大肆劫掠,北宋政府收藏的典籍书板,包括佛经道藏,或被金兵烧毁,或为捆载北去,其惨况具述记于《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及《靖康要录》等。收藏《开宝藏》经板的显圣寺亦被金兵纵火烧毁,《开宝藏》经板从此不知下落。
 

\

 \

 

 

《开宝藏》保存至今,已无全本。目前,全世界谨存留了12号13件。收藏单位如下:

 

中国国家图书馆  收藏3号4件

中国佛教协会佛教图文馆  收藏1号1件

上海图书馆  收藏1号1件

山西省博物院  收藏1号1件

山西省高平市文博  收藏2号2件

日本南禅寺  收藏1号1件

日本书道博物馆  收藏1号1件

美国哈佛燕京赛克勒博物馆  收藏1号1件

《中论》1号1件 2018年西泠印社拍出 由上海私人收藏

 

来源:公众号古籍

copyright © 中国收藏家协会 协会网站:京ICP备0906634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117号

制作单位:中国收藏家协会书报刊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