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首页> 学术园地
中国古籍
 古书收藏入门和收藏渠道

     古籍的收藏与鉴赏在我国有上千年的发展历史。在中国古代,收藏的途径主要是从坊间书铺购买或者等待机缘巧合获得故家流散的藏品,由于信息闭塞,流通不畅,古籍很难在较大的范围内流通和传播,古籍的鉴定也难以尽善。而于今,拍卖这一交易方式遍及全球,使古籍的流通触角伸向社会各个领域和阶层。从某个角度来说,是拍卖将古籍的收藏与鉴赏推向一个更广泛、更深入、更具生命力的空问。
 
  孟宪钧,1947年11月生于北京。原任职于国家文物局出版社,任编辑。1994年被评为副编审。1985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文博专业。擅长古籍版本鉴定、碑帖版本鉴定。师从于李学勤、裘锡圭、王世民、孟世凯诸先生学习古文献古文字。师从于启功、史树青、王清宪、孟宪章诸先生学习文物鉴定,碑帖版本鉴定。
 
  古籍跟别的文物一样,还是要精品要稀见,但是这个东西特稀见,品相不好或者是工艺不好,虽然稀见也不贵,数量少,又漂亮又好玩的东西才永远是贵的。但还有一种东西虽然多,就像齐白石似的,多也贵,永远多永远贵,启功先生那么多字,照样贵,就是又好又多。垫板书就是这样的,过去我对垫板书不太懂,我有一个朋友叫陆欣,他说那个书就是老皇上叫上小皇上的书,那但我就喜欢文人的书,文人自己家刻的,叫私刻,金冬心刻的那些东西,他的集子都是属于这类的,他没钱住庙里头,他写了诗以后,学生出钱刻几十本一送,流传到几百年以后就更稀少了,所以就贵了。现在拍卖行古籍书店书也比较少,原来像扬州、苏州、天津、杭州、西安、南京都有古旧书店,现在大部分古旧书店都倒闭了,或者并到新华书店里了,像杭州没了,南京恐怕也没有了,库里还有点儿东西封了,苏州有点儿东西不让动了,扬州可能就彻底完了,尤其是沿海这一带。现在古书的渠道就是拍卖会,所以你现在买书,北京这几家书店还有点儿东西,一般标价超前,比拍卖会还贵,他们很懂得行,比拍卖会还超前一步定的,你要买了基本是三年甚至五年以后的价。你要是有眼光超前买还可以,不能说件件都定的顶到嗓子眼上,还是有便宜的,你买了就合适。
 
  现在如果大家想入这行,古渠道就没有了。几个大拍卖会,嘉德、保利、中国书店,原来德宝不错,后来陈总去世以后,现在太和不错,又懂书又懂碑帖,又善于经营,蒸蒸日上,还有其他一些小公司就是半死不活的,有一些拍卖行就干一场、两场就干不成了。我想弄古籍,可哪有货源,古书跟古籍善本是两个概念,古籍善本是年份、工艺、内容的一个界定,再宽泛也有一个线,现在只要是烂纸片全上古籍,因为书源确实少了,类别扩大了。比如连环画上了,纸上了,墨上了,砚台上了,宣纸不用说了,只要跟文房有关的,我记得太和还卖过一回印子盒,全是瓷器的,那年卖了一个文明罐,说是周书涛使过,周书涛是藏书家。真正的古籍善本本身就这样了,而且在这里边再挑好的就难的,比如这次中国书店刚拍完,不知道诸位去了没有,这封面韩非子,韩非子的书搁一百年前也够好的了,虽然是嘉庆时的,我估计15-20万之间,结果卖了18万,应该说是便宜,现在是一个低潮。
 
  但是我觉得古籍这个东西,还得上升。第一它是中国在收藏界里最传统、最古老的一个项目,第二资源有限,不可复制,比如说古代人当然不能复制,但是中国人从古代起就有一个造假的传统,模仿特别真,比如张大千画的石涛,他当时把黄宾虹他们都给蒙了。古人都有代笔,董其昌、王石谷有代笔,溥心畬也代笔。古书不可复制,特别是早期的东西流传越来越少,一个是真正懂行的人买了以后就不出了。还有一种是本身传的少,不可复制。不像现在说画,齐白石齐先生特别勤奋,你说画了多少张,再加上假的,分不清了,没法弄了,现在当代画家更不用说了。平常有鉴定网站什么的让我们去看东西,一般地去一百回没看到一两回好的,实际上古籍善本总量还是少,现在标准放的太宽,还是少数。这是现状。
 
  入门总要懂一点目录学,中国古书是分四部:经部,就是儒家经典;子部就诸子百家;史部就是历史,《二十四史》是正史;集部就是各家的诗集、文集。一个朝代的或者是很多人的叫总集,一个人为单位的叫别集,比如曹操的集子,苏东坡的集子叫别集,当然曹操的集子是后人题的,苏东坡当时就诗、词、文都有。所以大概得知道一下古书的分类,了解一下中国古代大致的历史和文学的发展史。比如说《诗经》、《楚辞》、《汉赋》、《六朝篇文》、《散文》、元明《戏曲》、《明清小说》大概有这么一个概念,知道那个时期出什么东西,有什么作家,大概有这么一个概念。然后再知道什么书有什么版本,比如《红楼梦》这个书时间不长,乾隆年间的,开始就靠抄,后来就刻,有一个活字的成甲本、成乙本,这现在都得上百万。然后道光本、光绪本,连友盛书局十印本都很贵,一直到“文革”江青他们印的只限于给高级干部看的有几十种,后来编过一个红楼书,都有专门的书。如果入门的话你们得知道目录学的一些知识,版本学的一些知识。
 
  每个人的目的不一样,我原来学画画,画几天画不好就写字,协调字也写不好刻图章,写字有老师告诉买什么字帖,买字帖就研究这是好版本还是坏版本,是早的还是晚的,字没写好,因为写字老痛苦,没有这个天赋,慢慢的书店的老师傅说你怎么老买可柯罗版字帖,你怎么不买点儿书,后来就买了经石书,经石书跟碑帖有关系,经石书有题跋、有收藏,慢慢买起善本来了,又想买画家集子,《冬心先生集》、费德旭的集子,就是买画家的,一点点的就弄起书来了,后来弄书弄特别上瘾,把碑帖落下了,觉得书好,有意思,每一本书要铅写版、刻版、刷印、装订、盖章、题跋、流传下来,有战争、有水火,有虫、有灾,损坏,保存下来多不容易,所以要比有些东西保存更困难,更有味道,所以喜欢书。
 
  还有我认识的一些朋友上来就买书,比如过去玩邮票的,不懂别的,就买明版白棉纸,白棉纸是明代特有的书,只流行于明代,没想到前几年白棉纸猛增很赚,你要问这书谁做的,不知道;讲什么内容,不知道,白棉纸齐不齐,是八本、十本够不够,二十万买的,卖四十万行了,这是一种办法,这是投资的办法。
 
  还有一种就是凭兴趣,比如说我喜欢就搜集有关戏曲的古书,或者收集篆刻方面的资料,或者我收集科技方面的资料,或者我收医药方面的。根据性格和自己财力来决定,现在买本书,一上来嘉德办牌五十万,可能一般都办不了,只能上一些中小拍卖行,几万块钱办一个牌,买一点书,这个也是办法,比如说买一点影印的古书,民国时期很多古书都影印了,用影印本作为研究对象来研究版本也可以,而且好的影印本比较精、流传少、经济价值不菲,这也是一种方法。往往搞书的人也收一点跟他有关的文物,比如说这些人写的书信,藏书家的书信、书法、信纸等等,还有一类收文房、收文具,尺子、裁纸刀、砚台,程砚小粉鱼等。你要专门搞古书,可能有的人财力不行,经济力量达不到,就连连而及的。
 
  藏书有藏书家,有一般的,有低端的,高中低,藏书有多种层次和多种渠道,我个人就是从爱好书法,找点儿碑帖,后来入了这个,现在我自己有一点和经石有关的书,跟碑刻有关的书比较全,比较罕见,因为留心,第二我比较略知,懂一点,别人不注意我买到了,慢慢攒好几十年,也算是小有规模,将来我没有了,捐给哪家研究单位也是一个成批的东西,比较集中的东西,很多我有的好多图书馆都没有,比较稀缺。


 
来源:中国美术家网
copyright © 中国收藏家协会 协会网站:京ICP备0906634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117号

制作单位:中国收藏家协会书报刊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