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首页> 学术园地
中国古籍

从拍卖行情看古籍善本收藏市场现状及前景

李红 彭涌
作者单位:江苏科技大学图书馆
发表于《中国图书评论》
古籍是古代珍贵的文献资料,是文化历史最终和最直接的载体。藏书,自古就是国家、文人、学者、收藏家的职责与雅兴。自1993年中国书店举办“北京首届稀见书刊拍卖会”以来,经过10多年的发展,现在古籍善本已成为收藏系列的一个重点。
凡是内容精善的古书刻本、写本,只要珍贵难得,都可称为“善本”。善本的范畴很广,包括书籍、雕板、信札、石碑、档案等。古籍善本曾被称为“未被开发的金矿”,最近几年呈现水涨船高的趋势,收藏界普遍认为,古籍善本仍然最具升值空间。特别是近几年来,古籍拍卖势头强劲,在各大拍卖会上屡创天价,这座巨大且尚待发掘的金矿让大批收藏投资者趋之若鹜,掀起了一股古籍收藏的热潮。种种迹象表明,古籍收藏正在成为继字画、瓷器、邮币卡后又一大投资热点。
为了弘扬民族文化,推动古籍保护,由文化部主办、国家图书馆承办的“国家珍贵古籍特展”于2009年6月13日我国第4个“文化遗产日”在国家图书馆开幕。本次展览内容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展示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成果,介绍国务院刚刚批准公布的第二批4478种((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及62家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第二部分分为先秦两汉简犊、写本时代文献、宋元善本、明清善本、明清稿抄本、佛教典籍、地方志、舆图、拓本与铃印本、少数民族文字文献等10个单元,汇聚了全国97家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私家等古籍收藏单位300件古籍珍品,均是从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中遴选而出。公元399年的敦煌遗书跨越1600年与观众见面,成为展览中年代最早的珍贵展品。第三部分展示“中华再造善本工程”第一期成果及近年古籍征集和海外回归古籍。文化部和国内图书馆、博物馆等专业收藏机构的重视推动了古籍收藏和价格的升温。

一、古籍越来越“奇货可居”
早在2001年的中贸圣嘉春拍场上,郑板桥遗墨《五经手读》(残卷八册)以550万元成就了古籍抄本单项拍卖标的的历史记录。而此后的多场古籍拍卖更是不断地改写着一项项拍卖记录:2002年4月,香港佳世得春拍中一件宋代张即之《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五)》,以887.41万元港币创中国手抄本古籍拍卖最高价。2002年n月,中国嘉德以990万元拍出《钱镜塘藏明代名人尺犊》,再创历年古籍拍卖最高记录。
尤其是2006年底到2008年年初,古籍善本拍卖一扫往日的低调,一路高歌猛进,呈现极旺势头。清乾隆御题元刻本((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20(X)年在北京以209万元成交,2006年在上海以308万元再次拍出,6年增值近100万元。2006年在上海以16万元成交的一部清内府刻本((古文渊鉴),2007年在北京又以40万元拍出。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古籍书店标价为560元一部的民国二十二年商务印书馆线装影印百袖本二十四史(连箱),现在拍卖估价已达35万元之巨。2007年北京古籍春拍市场上,明万历官刻本《资治通鉴纲目》以57.2万元成交,创下明清刻本古籍的交易新高。中国书店拍卖的清道光泥活字本《校补金石例》也以54万元人民币成交。2008年3月,一套明成化刻本(梁)昭明太子选、(唐)李善注《文选》在上海嘉泰春季拍卖会上,以60.48万元人民币高价成交,比10年前这套古籍在上海朵云轩拍出的价格提高了近4倍。2008年4月,一套汉蔡琶撰《蔡中郎文集》在中国嘉德春拍的古籍善本专场中以537万元人民币高价成交。
2008年秋季,在全球金融危机笼罩下,中国嘉德拍卖公司拍卖的“程甲本”《红楼梦》仍以高达212.9万元成交。海王村拍卖公司在2008年秋季拍卖会上推出的明初司礼监刻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明正统十二年司礼监刻本《书集传》、《五伦书》,明成化十五年徽州退思堂刻本《春秋胡传》,分别以34.1万元、22万元、45.1万元、24.2万元成交。明嘉靖十年锡山安氏桂坡馆所刊《初学记》以33万元成交,嘉靖十五年、嘉靖二十五年由玉几山人所刊印的《集千家注杜工部诗集》、《分类补注李太白诗》分别以34.1万元、13.2万元成交。明万历至崇祯时期刊刻具有代表性的古籍善本,也同样受到藏书家的重视,如万历二十四年清芬馆所刊《共赏编》,因其存世比较稀少,以7.巧万元成交;万历二十年吴勉学所刻《资治通鉴》以17.6万元成交。明万历徐氏东雅堂刊、崇祯十一年徐元重修本《昌黎先生集》以8.8万元成交。清顺治十三年内府刻本《御注道德经》,仅为2册,成交额高达13.2万元。同时推出的康熙五十四年武英殿刻本《御纂性理精义》、雍正八年武英殿刻本《钦定书经传说汇纂》分别以4.62万元和16.5万元成交。清乾隆三十九年武英殿聚珍版《钦定重刻淳化阁帖释文》以11万元成交。而清康熙二十四年内府刊并用墨、朱、蓝、黄四色套版印刷的《古文渊鉴》则以高达27.5万元成交。
2009年各大拍卖行春拍市场上,古籍善本的拍价又开始大幅上扬。中国嘉德古籍善本专场推出了一组《陈独秀等致胡适信札》,以554.4万元的高价被某藏家买走。然而,这组信札上拍前就受到国家文物局的重视,并首次使用国家优先购买权进行收购,至此这组极具价值的作品终于走进了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上海博古斋拍卖公司举办的2009年首届艺术品常规拍卖,明天启元年刻本汤显祖撰《玉茗堂全集》以3.4万元高价成交,拔得全场头筹。此外,清光绪多色套印本《杜工部集十八卷》也由2000元起拍,一路走高,至1.8万元方才成交,而清拓本《谷园摹古法帖》则从1500元一直被追高至1.8万元。该次拍卖精品也很多。它进一步说明,古籍善本市场无论经济环境如何,并不缺乏买家和藏家,缺的是精品。2009年古籍善本在拍卖市场的巨大推动下,整体行情将继续走强。2009年宋元刻本、明刻本仍然是板块热点,历代藏家递藏、批注、题跋的刻本将是天价的载体。

二、拍卖公司“吃香了”
近年来,北京三巨头嘉德、德宝、海王村等公司的大拍都越过10(旧万元大关。目前国内举办古籍大拍的拍卖公司保持了原有的嘉德、翰海、中国书店、德宝等11家,又新增上海博古斋、天津鼎晨、北京中安太平、天津立达、南京盘龙、上海敬华等6家。
1994年秋拍,中国嘉德率先推出古籍善本拍卖专场,每季拍卖古籍善本专场从不落下。嘉德公司从2007年3月开始将古籍大拍分成传统大拍和四季拍卖两部分,拍品质量远高于其他各家的小拍。2007年9月16日,“嘉德四季”古籍专场总成交金额1466万元,其中《来自波士顿美术馆中文古籍》拍品总数286件,成交率100%,总成交价635.4万元。2008年秋季在全球金融危机笼罩下,嘉德古籍拍卖依旧拍出了1200多万的成交总额。
2005年,北京德宝拍卖诞生,主打推出古籍拍卖。短短4年时间里,德宝已经成功举办了大约16场古籍专场拍卖,2007年两季拍卖中成交额都过千万大关,2008年的两场也都近千万成交。上海博古斋也是沪上古籍拍卖的重要角色,2008年秋季古籍专场也拍出500多万元的佳绩。
2009年春中国嘉德的古籍专场拍卖达到了1900多万元的总成交额,一扫金融危机的阴影,创造了历史新纪录。另外从2009年开始,嘉德四季拍卖部也将古籍善本专场从一年举行两次增加到4次,加强了古籍的拍卖力度。
 
三、寻找古籍投资的“金矿”
由于大量公藏机构加盟,古籍文献有其特殊的传统印刷方式和纸张载体形式以及对投资者的文化造诣要求较高,·古籍市场与其他艺术品市场相比,将大量浮躁的散户排除在外,市场运行健康得多,可以算得上是一片净土。但并不是所有的古籍都具有投资价值,对收藏者来说,需要了解不同古籍版本的收藏价值,才能从浩瀚的书海中挖掘出具有投资升值潜力的古籍。
  1. 存世稀少的古籍善本
物以稀为贵,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古籍图书也同样。特别是宋版书或更早的古籍涨幅更是惊人,眼下一般宋版书都是按页论价而不是以本论价,一页品相上好的宋版书市场价大致在1万元。也就是说,一册100页左右的宋版书价值可达到100万元左右。于是在古籍善本收藏界中,有“一页宋版,一两黄金”之说。2007年北京德宝古籍拍卖中,印工较佳的宋宝佑刻本《通鉴纪事本末》存三卷,最终拍价为45万元。
我们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泥活字本古籍图书,就是清道光十二年冬至十三年春(公元18犯年一1833年)由苏州人李瑶印的《校补金石例四种》。此书的面世时间距今仅仅172年,但是存世量极为稀少。1998年我们在民间征集到一部,经过拍卖,以8.25万元成交。但2006年春季,拍卖同一部书,其价位扶摇直上,最终以53.9万元成交。可见存世稀少的古籍图书不论其年代是否久远,只要本身具有特点,具有收藏的亮点,物以稀为贵的真理在它身上都能得到最充分的表现。
2.内府刊本
内府刊本,就是指皇宫内设立的专门刻书机构所刻印的图书。在我国古代刻书史上,皇宫内设立专门刻书机构最早的大概要算元朝的兴文署了,由此延续到清朝结束。
元朝兴文署所刻印图书数量不多,再加之年代久远,目前存世不多,已不多见。明代的内府即皇室刻书由司礼监掌管,由司礼监的附属机构经厂刻印。成祖永乐年间即开始。最初刻印数量较少,主要是供给内书房学习和大小太监诵读之用。内容多是些经史读本、前代儒家性理道学古籍和明代政令典籍之类的书籍。迁都北京之后,司礼监扩大机构,扩大了刻书范围和数量。经厂内设有中书房,专司代写书籍救文。中书房的人员,都是从比较聪明、稳重的太监中选出的。这些人必须经过学习和训练才能应职缮写。经厂刻本,据有关资料记载大约刻印了161种图书,每册都铃有广运之宝的印玺。
清康熙年间皇帝颁旨设立武英殿修书处,下分监造处和校刊翰林处。监造处由皇帝任命的王公大臣负责,下设档案房、书作、印刷作、铜字库、露房等,负责内府图书的雕版、印刷事宜。校刊翰林处设总裁、提调、总纂、纂修、协修等官,负责内府图书的校刊、装潇事宜。内府书籍的纂修、缮写、印刷等等,都要不厌其烦地上奏皇帝,一一奏请,不得苟且。其所刻印之书不仅字体精美秀丽,而且用纸上乘,装帧讲究,世人称为“殿版”。至清朝灭亡,共刻印图书大约600种左右。
在明清古籍中,内府刻本由于存世稀少,最值得关注。清朝内府刻本加之有些书内还铃印着皇帝的御用图章,因此近些年来成为收藏家追逐的对象。2007年北京古籍春拍市场上,内府刻本大多很容易脱手,如一册清光绪内府刻本《真西山心经、政经》以7000元起拍,最终以3.52万元成交;一册清顺治内府刻本《御制道德经》,由2.8万元起拍至9.9万元成交。一册清顺治内府刻本《御制资政要览》也以2.8万元起拍最后以12.2万元成交。成交价均为底价的3至5倍。
3.名家批校本
批校本是指有收藏者、鉴赏者、校勘者、阅读者在刻本或抄本上施加评论圈点、笺注故实、讲解词句,或用其他刻本抄本来校改文字,也有根据其他古籍资料来校改的版本。批校本的版本价值在于有批校者的批评校勘的文字,而不在于被批评校勘的版本本身。普通的版本刻印本或抄写本可以因经名家批校不同而各为不同的批校本。批校本的版本价值高低主要取决于批校者的学识和学术水平。明代文人学者在书上批评圈点是一种时尚,如钟惺、谭元春、汤显祖、徐渭、李蛰、茅鹿门、陈继儒等,都是明代著名的批评家,他们批点评论,本身就是一种学术研究。
明朝人黄昌龄所辑《稗乘》一书,为明万历黄氏自刊本,仅为4册,按一般市场估价最高也就6000元。但是该书经著名藏书家、版本目录学家、曾在民国初年任教育总长、后任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馆长的傅增湘先生朱笔批校并题记后,拍卖会上的起拍价就为6万元,高出原书价位的9倍。古籍收藏者可以从名家和文人手迹的批校本或者具有特别历史意义的版本人手收藏,将来一定会有丰厚回报。
此外,一些历代查禁书目,著名学者的批、校、抄、稿本一经品题,身价百倍。这类书籍拍卖时比同类同版的要高出不少。如当代著名藏书家黄裳的明刻本《唐宋八家文钞》,有多处考证跋语,为清代“文字狱”时期“漏网之鱼”,因此异常珍贵。
 

四、古籍投资学问多
    在所有的藏品种类中,古籍是存世量最多的一种,对收藏者来说,需要积累相关知识和经验,才能从浩瀚的书海中挖掘出具有投资升值潜力的古籍。
1,积累历史知识
进人古籍收藏领域之前,投资者应该掌握一些基本的历史知识、版本知识和造纸历史知识。相对于进人其他艺术品收藏领域门槛还是要高一些,其文化载体形式要求藏家和买家首先要懂书和看书,它的艺术形式也没有一幅画、一件陶瓷那样的展示效果,不能挂在墙上欣赏,拿在手上把玩,无法一目了然。没有一定的文化素养,没有相当的历史知识和古汉语功底,读通都不可能,更不用说读懂,或者钻研它的版本。
目前各书店对初人门者有多种书籍出售,比如陆听的((闲话藏书》、田涛的《田说古籍》、谢其乐的《古书收藏》等等,有意涉足者不妨前往书店购买学习。要了解这些知识,收藏者还要多向行家请教、参加展览会、拍卖会了解行情。
2.学会评判古籍价值
古籍记载的史料非常丰富,是研究古代社会不可缺少的第一手材料,因此古籍的价值首先体现于它的文献价值。这里就比较复杂了,不是三言两语能说得清。其次,看版本价值。在投资古籍时,不仅要仔细辨别真伪,更要认清古籍的版本情况。对于初人门者,应尽量从明清时期的古籍人手。而同一时期的古籍中,要本着“刻本优于印本、原刻本优于重刻、套印优于单色、图画优于文字”的原则,仔细筛选。原刻本,由于刻工精细,纸墨运用讲究,一直是资深藏家的首选。重刻本,存世古籍中的绝大多数都属此类。其价值虽不及原版,但有两种重刻本仍值得藏家关注:一是原刻本已佚失不存,重刻本成了存世的孤品;二是由著名的刻书机构所翻刻,因印刷工艺上的精美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的重刻本。写刻本,就是由擅长书法的人亲自书写上版。由于此类刻本多出于名书法家之手,且数量很少,所以也是古籍收藏中的难得的佳品。
再次,看艺术价值。有些古籍字体雕刻精美,印刷水平较高,如精写本、精刻本、各种套印本、红印本、拱花等。辽宁省图书馆收藏一部汉满合璧三十二体《御制盛京赋》,原为清乾隆十三年(1748)内府精写本,精写本的书法细致优美,属于版本极品,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
套印本除了资料内容外,其实本身就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明代原刻本《十竹斋画谱》,估价最少在20万元以上。此书能够有如此影响,主要是因为此画谱在印刷上采用一种套色印刷法。套印本因为工序、技术、历史等方面的原因,每一部都是值得藏书爱好者收藏的。套印术发明前的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都是白纸黑字(个别为红或蓝)的单色印刷。套印术的发明,使书籍不但有阅读的内容,更有一种阅读时赏心悦目的感觉,可见套印技术在印刷史上的地位。如今,套印本已成为较稀少的“古董”多已收归国家图书馆,特别是一些流传较少的套印本,早已被国家定为善本,一直都是收藏界追逐的热点。
最后,看学术价值。如名家稿本、精校本以及在某一学术领域有独到见解或较为少见的版本、写本、批校本、过录本等,都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但古籍收藏的转手速度很慢,一般一本善本往往要等到ro年甚至20年以后才会在市场上流通,十数年间变化会很大,收藏者应当有所准备。

五、结语
    古籍善本市场近年来一直在持续加温,从交易曲线来看,始终处于上扬趋势,完全称得上是“大牛市”,成交量和成交价一直不断突破。从收藏价值来看,古籍的后市几乎被所有收藏界人士所看好,其价位上涨空间大也被人们普遍认同。有专家预言古籍价格“10年内不会下跌”。从与字画的比价来看,也确实如此。如梁启超的一副对联可卖到几万至几十万元,而他的一部手稿目前的价位却还未突破几十万元,从稀见性和资料文献性看,后者显然优于前者。相比其他历史文物的收藏,古籍善本所记载的历史文化更直白,有著录可印证,古籍辨伪较其他品种简单,可拿其他版本进行对比;不需要像陶瓷、铜器等文物,需要反复考究、核查。古籍造假成本高,难以浑水摸鱼;低劣的仿造,很容易识别,因此,正在被开发的古籍善本这个金矿,升值空间较大。
 
 
 
 
 
 
 
 
 
 
 
 
 
 
 
 
 
 
 
 
copyright © 中国收藏家协会 协会网站:京ICP备0906634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117号

制作单位:中国收藏家协会书报刊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