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首页> 学术园地
中国古籍

清末大藏书家龚易图二三事

龚易图(1835—1894),字蔼仁,号含晶,福建闽县(今福州市区)人,咸丰五年(1855年)得中举人,九年(1859年)进士及第,曾随僧格林沁与捻军作战,1869年九月十二日,他协助山东巡抚丁宝桢诛杀权阉安德海,后任江苏按察使、广东按察使、湖南布政使等。龚易图还是清末福州乃至福建最著名的藏书家,一生爱书如命、嗜书如狂。

 

痛哭两天

 

龚易图出生后,因父亲早逝,家道中落,祖屋被典押给了邻居,只是没有买断。当时龚家度日艰难,年幼的龚易图深感凄凉。龚易图6岁开始读《四子书》,9岁读《文选》,并习试作八韵诗,11岁就通读《四书》《五经》,并能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内容开始购书。

 

袭易图在“凤池书院”攻读期间,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得到不少奖学金(膏火),他把这些钱积蓄起来,用以购买自己喜欢的书籍。

 

1851年4月,他带着祖传的数千卷图书以及自己购买的图籍,前往武昌大伯父处,想在那里苦读。不久,这些书因太平军攻下武昌城而毁于战火。为此,他整整哭了两天两夜。从武昌回来后,他不气馁,重整旗鼓,继续他的藏书事业。

 

穷搜苦讨

 

龚家与陈家(乔纵)、冯家(缙)为世交,龚易图时常跑到这两家借读、抄录。又从亲戚刘家镇处得到不少好书,此时,他的藏书略有增加。为官以后,他不断地购书,常常是有旧书出售必亲自前往,不惜重价索购,有时遇有好书因书价过贵无法买下,就自己动手,或借抄,或借校,有时还命儿辈抄写。罢官后,他家产颇丰,广筑园林,经常到塔巷口林端植的“醉经阁”、衣锦坊口陈培业的“缥缃馆”访求古籍。当时,“拾穗山房”林氏(轩开)、“注韩居”郑氏(杰)、“西郊草堂”何氏(治运)、“静学书屋”何氏(则贤)的藏书,纷纷散落书肆,一些好的版本往往为他访得。由于龚易图穷搜苦讨数十年,其藏书蔚为壮观。

 

龚易图的藏书主要有二大来源:一是闽县刘氏“翅均居”藏书,人称“集闽中藏书之精华”。刘氏即刘家镇,字奂为,1818年举于乡,选南安县学训导,称病不赴。居家料理生计,暇即考订韵书,赏鉴书法名画,聚书四万余卷于“翅均居”。其中,有他得之于京师吴门秘本及杭州“文澜阁”抄录本170余种,及其祖父刘国柱传藏的本乡先贤徐惟起、谢肇淛、李馥、林估、郑杰的旧藏,益见珍贵。刘家镇离世后,子孙不善保藏,宋、元本及名贵抄本卖掉不少,余下元、明佳书部分,闲置在三间房间,积年不问。刘、龚本是亲戚,1886年,刘家为生活所迫,向龚易图贷款。久之,无力以还,遂将家藏两万余卷抵押。龚家得到刘氏之书,大大丰富了家藏。二是浙江海宁陈鳢“向山阁”藏书。陈鳢,字仲鱼,号简庄,1798年举人,是清代浙江著名的藏书家,其名气仅次于同邑另一藏书家吴骞。陈鳢于1817年去世后,藏书散佚,其中手校、手著本落湖州书商之手,大半归于同邑藏书家马二槎。陈鳢后代所得到的仅数十箧,几经辗转,又从浙江流寓山东,1873年,龚易图在山东登莱兵备道兼东海关监督任上,一日,他在烟台见有陈氏遗书3000种出售,急忙以重金收购,船运入闽,藏入“双骖园”。

 

十万藏书

 

龚易图的藏书处初有四处:福州城东南的“芙蓉别岛”、“武夷园”,城南的“双骖园”。后来,他移居北后街“环碧池馆”,遂将藏书集中,建“大通楼”庋藏。他所收藏的元、明刻本,麻沙本,以及名家手抄、手校本、未刊稿本等均独具特色。《大通楼藏书目录》(原名《大通楼五万卷藏书楹藏书目录》)是龚易图于1879年编定,1931年其孙龚纶据原稿重新修订。总著录图书1412部、6000余种、5万余卷。其中有宋、元刊本八种,明刊251种,清代名家刊本(拜金堂刊本、爱吾庐刊本、抱经堂刊本、通志堂刊本等)300种,名家抄本500多种,还有大量的手稿真迹。到1894年龚易图逝世,其藏书约有10万余册。

 

总之,龚易图四处搜访书籍、不惜重金购买、废寝忘食地抄写,才让自己得以拥有汗牛充栋、成千上万卷的藏书。龚易图爱好图书、钟情文化、潜心学术的人文精神,至今仍对人们有启迪意义。

来自:古籍
copyright © 中国收藏家协会 协会网站:京ICP备0906634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117号

制作单位:中国收藏家协会书报刊收藏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