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首页> 学术园地
中国古籍
 

纸浆补书 一本古籍获新生

       古籍修复从历史长河走来,曾有许多神奇的传说。蜀派曾有“借尸还魂”的修复绝技,据说可以把整个旧书纸更换,让原来的墨迹附着在新的纸张上,可以大大延长书的寿命;京派绝技“珠联璧合”,就是把纸熬成粥状,修补虫蛀的书籍没有任何痕迹;津派的绝技是“千波刀”,据传可以将纸随意劈成需要数量,而且保证原来的墨色、纸质;杨派、苏派的“浴火重生”,可以彻底消除霉菌……
 

\

柯菁演示纸浆补书技艺 谢培育摄影

       厦门市图书馆的古籍修复手艺人柯菁为我们演示的是当下使用最广的纸浆补书技艺。

       在开始一次修复之前,需要遵守以下通用原则——

最少干预:尽量少地在藏品上添加修复材料,避免过度修复造成保护性破坏。

修旧如旧:尽可能保持修复前原貌,仅使残破部分得到养护。

可逆性:随时可以更换修复材料,回到修复前的状态。

最大限度保留历史信息:修复材料必须与原始材料有一定的色差,避免混淆。具体到眼前的一本古籍,需要像中医一样先行“望闻问切”的诊断流程。望,看其表相,查看内里。闻,了解是否有火烧、霉菌等异味。问,问跟古籍相关的事宜、收藏的环境、修复的需求。切,了解具体需要修复的地方,定修复方案,开展实际修复工作。

       这一切心里有数之后,接下来就是具体的操作。

       1.调糨糊

       调糨糊是柯菁每天的必修课。古籍修复里的糨糊配比曾被认为是首要机密,各门派不同配方比例不同。

       套上围裙的柯菁很仔细地调了两次糨糊。她将淀粉和水配比好,并分别调了两次。她说,调糨糊处处有学问,连冲水的水温也有讲究,第一次温度是30至40摄氏度,第二次是100摄氏度。而调糨糊也不是简单地调和而已,还要根据空气的温度、湿度不同调整,南方北方的糨糊就大不同。
 

\

拆书 谢培育摄影

       2.拆书

       拆书不像拆房子,是一件需要小心再小心的活。拆解一本线装书,有时柯菁会花上大半天时间。有的书因老化发脆,要想揭开,需要屏住呼吸,还经常需要书揭这个工具。长长细细带着优美弧度和一定弹性的书揭,是柯菁拆书的好帮手。用它伸进书叶中,给书叶一定的承托,轻轻一挑,就可以使书页分离。

       这种好用的工具是柯菁自己做的。她略有点自得地说:“学习古籍修复的第一节课,就是自己做工具。”有些书已成书砖,已无法用书揭来挑开。只好采用蒸、熏等手段了。

       3.标叶码

       这个环节相对简单些,但必不可少,而且要求绝对准确。如果未标注,可能会造成复原时的困扰。

       4.洗书叶

       有些书叶脏了,需要进行清洗。我很好奇,用的是什么洗书水?柯菁说,遵循最少干预原则,一般只是用不同温度的清水对污渍进行处理。

       5.配纸

       又要修旧如旧,又要最少干预,又要有一定色差,这对配纸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柯菁抱出一大堆竹纸,与原书进行比对。她说:厚度要接近、材质要接近、色泽要接近……然后,她选出一张可以用来修复的配纸。我觉得她像一个大裁缝似的,手里握着各种花色的布,最后慧眼挑中其中一匹。
 

\

补洞 谢培育摄影

       6.补洞

       一张古籍书叶,上面布满了奇形怪状的孔洞。光漏过,形成了种种光影。柯菁像个医生一样,拿出拷贝板,把那破损得很厉害的书叶放在拷贝板上,然后用蘸了糨糊的毛笔,在书页上黄豆大小的蛀洞边迅速地轻轻一点,将配好的纸的一角摁在蛀洞下,而后指尖沿着湿润的边缘迅速挪动,并将多余的纸边捏去。待纸七八分干,又换小镊子,小心翼翼地挑去修补边缘的毛刺……

       柯菁熟稔地重复这些细节时,我看到她屏住呼吸,眼睛一动不动、身体也一动不动,仿佛忽然定格。直到补完几个洞才略微伸展一下。

       7.喷水

       拿起水壶,轻轻地朝书叶喷水。我看柯菁喷得轻描淡写,但其实喷水也有讲究。柯菁说,我们每个工具都标着各自名字,因为每个人手感不同,个人的工具单独使用,更顺手、更好用。如水壶用久了可能漏水,别人不知道,一不小心,水漏到古籍上,会影响修复效果。

       8.压平

       小心翼翼地把补好洞、喷过水的书页放在已放有一些相近色的原纸上,再覆上一层原纸。放的时候柯菁习惯地将纸张由中间向两边铺展。铺平后,压上板,两侧再压上两个重达近十斤的条石。

       9.折叶

       折叶看似简单,但柯菁依然做得一丝不苟,她灵巧的双手像对待艺术品似的,屏住呼吸做好纸张对折工作。她说:“因为每个步骤都会影响下一个流程,所以要认真以待。”

       10.剪齐

       折好后,原来修补的地方就会看到有些不整齐的地方。柯菁持着剪刀,像剪发丝一样,一点一点地剪齐,横平竖直,左看右看,一点瑕疵都不肯放过。

       11.锤平

       只见柯菁拿着一个方锤,不轻不重地敲打,仿佛在给纸张做全身按摩。

       12.压实

       经过锤打后的书页被送到一台古籍修复压平机上。柯菁一边旋转压平机的把手,一边说:“我们图书馆很重视古籍修复工作,这台压平机多了一个向上弹簧,产生了一个向上的压力,比普通机器效果更好。”

       13.订线

       最后给古籍书订线。只见柯菁穿针引线,在打好的孔上,用丝线把书缝起来,白色的丝线在蓝色的书皮上画上几道漂亮的线条。她说:“线和针的粗细大小跟打的孔有关,线缝得好不好看,会给人感官上的差异。”

来源:厦门晚报


(如本站发布的文章涉及版权等知识产权问题,请致电010-6303 6548或136 8150 6222,我们将尽快删除,坚决维护您的合法权益。)
 

copyright © 中国收藏家协会 协会网站:京ICP备0906634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117号

制作单位:中国收藏家协会书报刊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