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首页> 学术园地
报刊

宋代中央政府刻书

       宋朝中央政府的书籍刻印由国子监承担,国子监既是最高学府、国家的教育管理机构,又是中央政府刻书的主要单位,其刻印的书籍又称“监本”。

       宋代统治者主张兴文教、息武事,重视发展文化事业。《宋史·太祖本纪》中就记载:宋太祖大重儒者,提出“作相须读书人”的主张。为了培养更多的精通儒术的优秀人才,国家采取扩大招收国子监学生、扩建学舍等措施。国子监不仅刻印儒家经典,并进一步发展到刻印史书、算书、医书、子书、文集和字书、类书等群籍。以国子监为代表的宋代中央政府刻印的书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类。

       1.儒家经典

       《周易》亦称《易经》,儒家经典之首,唐代孔颖达奉太宗之命主编《五经正义》,首部即《周易正义》。正义又称疏,是在正经注基础上,融合众多经学家见解,对原有经注进行疏证,并对注文加以注解。唐宋以来,历代科举取士皆以经书及其注疏为根据,因此群经注疏的写本、刻本流传许多。988年,宋太宗令孔维、李览等人校正孔颖达的《五经正义》,到1001年,国子监将十二部儒家经典著作的经、传正义已全部出齐。北宋国子监有诸经正义单刻本,称单疏本,南宋时又加以复刻。南宋初国子监所刻《周易》单疏本,为传世孤帙,全十四卷。今传世群经注疏以单疏本为最早,而流传较少。

       2.史部书

       从宋初到北宋末年,几乎所有的正史都由国子监镂版印刷。994年至999年,校刻了《史记》《汉书》《后汉书》。1000年至1023年校刻《三国志》《晋书》之后,继续校印《南史》《北史》《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新唐书》《新五代史》。

       3.其他各类著作

       国子监先后校刻了《太平圣惠方》《黄帝内经素问》《难经》《千金翼方》《黄帝针经》《金匮要略》《补注本草》等重要医学成果。986年国子监雕印《说文解字》,1043年又雕版印刷刻印《群经音辨》。此外,诸子百家书有《荀子》《文中子》《孙子》《卫僚子》《六韬》等也刻版印刷。

       宋代国子监刻书发展的速度极快,成绩也非常显著。宋仁宗在任时刻书最多,许多大部头书籍,都是在此期间完成的。当然,成绩最为突出、刻印数量最多的还是儒家经典著作,从960年到1005年间,由于大量刻印儒家经典著作,阐发经学思想及经书之音注、疏、正义等著述,经书版片增加了二十多倍。这一方面反映了宋代统治阶级对儒学思想的重视,另一方面说明只有采用印刷,才能达到如此惊人的效果。

       宋代在国子监大量刻书的影响之下,推动了中央其他部门的刻书、印书活动。崇文院、司天监、太史局、秘书监、校正医书局等政府部门,也都开始刻书,并刻印了一批与其专职相关的书籍,官方刻书系统日臻完善。私家刻书和坊间刻书在原有基础上和官方刻书的巨大影响下,继续向前发展。

       宋代国子监刻印书籍,注重选择优秀底本,校勘审慎,保证内容和文字的准确,对于经书读本的统一标准定本,要求更为严格。刻印之书,多由名人手书上版,具有较为浓厚的书法气息,再加上所用纸、用墨优良,印刷技术精湛,实为后人翻刻、翻印古代典籍的标准范本。

       宋代中央政府刻书对中国古代使用雕版印刷书籍的发展作出很大贡献,为以后刻书事业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影响深远。

来源:《中国印刷发展史图鉴》


(如本站发布的文章涉及版权等知识产权问题,请致电010-6303 6548或136 8150 6222,我们将尽快删除,坚决维护您的合法权益。)

 

 

copyright © 中国收藏家协会 协会网站:京ICP备0906634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117号

制作单位:中国收藏家协会书报刊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