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首页> 学术园地
旧书
 

夜读旧书独境界

 

\

       我读的书不算多,档次也一般,但养成了夜读旧书的习惯。每到夜间,我就精神,手捧一本旧书,就如吃山珍海味一样感觉特好。由于喜欢“老书”、旧书,收集老旧书籍是我的一大癖好。我每得一本旧书,高兴的如获至宝。夜读时,我仿佛就成了一株饥渴的小树,吸吮着丰富的营养,使每条纤细的血脉都驻留在飘香的文字里,让心田更加富实肥沃。

       我夜读旧书随意些,不像古代人读书那么讲究,如净手焚香跪拜等。但古人对读书的虔诚用心态度却值得我们学习。

       一次读王国维的书,开始有“顿开茅塞”之感觉,当再用心读时感觉和心境就变了。王国维先生说:“古今之成就大事业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第一次读这段话时,只觉得精辟地描绘了成功者从立志进取到成功的三种心境。后来再读时,觉得不仅读之朗朗上口,韵律也美,这才感到“心明眼亮”了。再后来,我从旧书摊上买到一本秋雨散文,在这本书中看到了王国维先生的经历时,才颇有些惊讶和震惊,惊叹之余,又暗暗庆幸我们自己今天所处的时代是多么幸运啊!

       夜读旧书,其实也如看电视电影一样,只是历史的文学多一些,虽不如电视娱乐性强,但在古往今来中,仿佛在旧书中看到了时刻游动着无数熟悉和仰慕的面孔,让我激动不已,让我用心读下去。我就想我怎样才能以果实的形式完善自己,怎样让那些坚韧丰富的文字成熟自己。亲近那些文雅动人的文字,就犹如亲近伟人和大师们高傲和孤独的灵魂。

       夜读旧书,能做到专心用心。一个人的世界,往往能全身心的投入,达到一种忘我的痴迷,一种为获取知识或汲取真理而达到如饥似渴程度的境界。“书是人类最好的营养品”,“饥读之以为食,寒读之以为裘”,当你真正沉浸于其中时,一定会感悟到这一点的。虽然读书的目的有不同,但对我们来说,多读一些对自己的身心健康有益的书籍要比那种单纯追求娱乐和眼球刺激为目的要高明得多。“书到用时方恨少”,“生当傲骨做人杰”,一是说书中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二是说知识把人的修养气质秉赋到相当高的境界。我们只有用心驾驶理想的航帆才能从中捞取更多的珍珠。

       常常会有这样的现象出现,尤其是晚上,耐不住的寂寞,受不了的诱惑,会浪费很多应用于读书的时间。也会有实在无聊的时候才把目光盯在书籍上,信手翻一翻,一旦有了事儿做,就又把它扔到了一边。这看起来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实际上正暴露了你对读书持有的那种可读可不读的态度,暴露出了治学求问方面的弱点。读书的目的,是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认识改造人类社会和自然的本领,提高我们把握生活的驾驭能力。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书对我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你真诚地进入了书的殿堂,书会同样以它的真诚来回报于你。经常读书做学问的人方能体会到“三日不见,当刮目相看”的新境界。

       读书要把心灵当作一面镜子,把书当作最好的朋友,形成一种默契。记得一位作家曾这样写到:海德格尔认出了梵高那双鞋子无限的意义。欧文斯通又使梵高的《向日葵》补了新的内容。雨果注视着艾菲尔铁塔,法国的每一条街道都在他的血液里运行。你能说这种感觉不是心与心的交流吗!

       夜里,那些旧书中的文字经常使我的目光穿越了一切的障碍,我的孤独便阻拦了身外的骚动。心脏的跳动循环着文字的节奏蹒跚而行,似乎在每一处都有一片美丽的风景,仿佛在内心深处孕育着更深刻的哲理和意境。(陈迎炜)
 

来源:公众号《善本古籍》


(如本站发布的文章涉及版权等知识产权问题,请致电010-6303 6548或136 8150 6222,我们将尽快删除,坚决维护您的合法权益。)   


copyright © 中国收藏家协会 协会网站:京ICP备0906634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117号

制作单位:中国收藏家协会书报刊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