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首页> 学术园地
书报刊珍品

 

《西厢记》及其四种优秀整理版本

推荐

 

       《西厢记》的作者王实甫是元代前中期杂剧作家,生平事迹不详。该剧故事的源头是唐代著名作家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宋代许多文人都歌咏过这个故事。金代董解元用说唱文学形式“诸宫调”演述这一故事,内容大为丰富。据此改编的杂剧在元代应该非常流行,现存《西厢记》应为王实甫根据当时的演出本改编而成。


       《西厢记》描写书生张君瑞在赶考途中,借住普救寺,遇到已故崔相国之女莺莺,互相爱慕,私自结合。崔夫人以丈夫在世之日已将莺莺许配其侄郑恒为由,加以阻扰。张生、莺莺在婢女红娘帮助下,迫使崔夫人同意他们的婚事。最后张生考中状元,夫妻团圆。

       《西厢记》赞美青年男女的自由爱情,表达了“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似状元及第”“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美好理想,具有重要进步意义。该剧在元明清至近代广泛传播,成为启发和鼓励青年男女突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礼教、追求自由爱情的教科书,发挥了积极的历史作用。

       《西厢记》吸收了它之前相关作品的艺术精华,戏剧冲突跌宕起伏,结构紧凑,刻画人物性格准确传神,语言如诗如画,精美流畅。它代表了元杂剧的最高艺术水平,也是整个中国古代戏剧的代表作之一。中国古代戏剧有所谓“五大名剧”的说法,居于首位的就是《西厢记》,其余四部是《琵琶记》《牡丹亭》《桃花扇》《长生殿》。
 

 \


       1.《西厢记》(国学典藏),[元]王实甫著,[清]金圣叹评点,李保民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

       清人金圣叹特别推崇元代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称其为“第六才子书”。李渔在《闲情偶寄》中如此赞扬金圣叹:“自有《西厢》以迄于今,四百余载,推《西厢》为填词第一者,不知几千万人,而能历指其所以为第一之故者,独出一金圣叹”“圣叹之评《西厢》,其长在密,其短在拘,拘即密之已甚者也”。此次整理以清康熙古吴博雅堂刊刻贯华堂原本《绘像第六才子书》为底本,集《西厢记》原文与金圣叹精彩评点于一书,并附元稹《会真记》(《莺莺传》)、《会真诗》,以便读者参考。出版至今累计发行数万册,深受广大普通读者喜爱。

 

\


       2.《西厢记》,王季思校注,河北教育出版社

       这部由著名戏曲学家、文学史家王季思先生校注的元代王实甫《西厢记》,是以暖红室翻刻明末凌濛初刻本为主,同时根据《雍熙乐府》所录《西厢记》曲文和王伯良刻本、汲古阁六十种传奇本、毛西河刻本等珍稀版本,在文字上予以全面校正,尤其是在注解方面,根据元人杂剧、话本、散曲中的习用语,吸收了历代学者的研究成果,加以梳理疏通,是一部臻至高、精、全的注本。原文旨意比较难于领会或遭后人曲解的地方,作者均着重加以纠正并予以说明。校注时,作者考证了从《莺莺传》以来有关崔、张故事的历史文献资料,以故事本身的演变为依据。


       王季思先生是当代中国最有影响的戏曲专家之一。历任浙江大学、中山大学教授,中国古代戏曲学会会长,中国韵文学会顾问,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等。他在戏曲文献与戏曲文学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此注本对《西厢记》研究有继往开来之功,是学界公认的集大成之作,是作者留给世界的一笔极为宝贵的学术财富。
 

\


       3.《西厢记(插图版)》(中国古典四大名剧),[元]王实甫著,张燕瑾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王实甫《西厢记》在中国戏曲史上影响深远。张燕瑾校注《西厢记(插图版)》以暖红室所刻《凌濛初鉴定西厢记》为底本,参校明弘治间金台岳家刻本、王伯良本、刘龙田刻本等多种明清刊本,注释在吸取古今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增加许多新的研究内容,包括疏解宋元俗语、隐语、歇后语、儒释道术语、社会民俗、典章制度、戏曲用语等,翔实确切,附录《莺莺传》《商调蝶恋花鼓子词》《董解元西厢记》三种相关资料。该书屡有增订,臻于完善,是《西厢记》的优良读本,适合初中生以及以上文化水平的文史爱好者阅读。

 

\


       4.《西厢记》(古典文库),[元]王实甫著,浙江古籍出版社

       《西厢记》是中国戏曲史上“文采派”杰出代表王实甫(1260年—1336年)的代表作。《西厢记》传世版本众多,浙江古籍出版社此本以近人刘世珩《暖红室汇刻西厢记》中所收的明凌濛初《西厢记五剧》(简称“凌本”)作为底本,以明弘治戊午(1498年)刊本《新刊奇妙全相注释西厢记》(简称“弘本”)、明王骥德《新校注古本西厢记》(简称“王本”)、《明何璧校本北西厢记》(简称“何本”)、《张深之先生正北西厢秘本》(简称“张本”)、明毛晋《六十种曲》中《北西厢记定本》(简称“毛本”)等作为校本,文本可靠。另收录“暖红室汇刻传奇”版画多幅和《莺莺传》《商调蝶恋花鼓子词》《董西厢》等资料,读者可以对《西厢记》故事流传嬗变和其他衍生艺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该书既可作为戏曲研究者案头必备参考资料,也是一般读者尤其是戏曲爱好者的必读作品。

 

来源: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如本站发布的文章涉及版权等知识产权问题,请致电010-6303 6548或136 8150 6222,我们将尽快删除,坚决维护您的合法权益。)

 
copyright © 中国收藏家协会 协会网站:京ICP备0906634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117号

制作单位:中国收藏家协会书报刊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