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首页> 学术园地
中国古籍
宋版蜀刻之美

\

宋蜀刻大字本《资治通鉴》残页一张,2018年129日结束的博古斋秋拍以18.16万元成交。

\

宋代是中国雕版印刷事业普遍发展的时代,全国各地都有刻书、印书活动。由于各自的地理、自然、人文条件的不同,其繁荣程度也有区别。形成了宋代刻书事业的几个中心地区,所刻书籍也各具特色。北宋初期,四川刻书最为兴盛。到北宋后期。浙江地区刻书最为精美,南宋时代,福建刻书数量之多居全国首位。因而形成宋代著名的浙江、福建、四川三大刻书中心。

\

四川地区。自唐代就是印刷事业发达的地方,长期以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四川成都号称天府,唐、五代时就有了刻书基础。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年),赵匡胤派人到成都开雕《大藏经》五千余卷,共雕经版13万多片,到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全部完成,这就是著名的“开宝藏”。这是一次规模巨大的出版工程,培养了大枇刻字工人。也说明当时成都地区有着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刻印技术力量。以后,蜀刻中心由成都向眉山转移,眉山地处成都南部,那里竹林茂密,物阜年丰,为蜀纸的制造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同时也为刻书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

在那里曾刻了七部大的史书:《宋书》、《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北周书》,世称蜀刻大字本“眉山七史”,同时还刻印了《周礼》、《春秋》、《礼记》、《孟子》、《史记》、《三国志》等书。

\

这一地区还集中雕印了一批唐、宋人的诗文集。如骆宾王、李太白、王摩诘、孟浩然、李长吉、郑守愚、元微之、欧阳行周、张承吉、孙可之、司空一鸣、刘文房、权载之、韩昌黎、张文昌、孟东野、刘梦得、姚少监、王无功、张说之、杜旬鹤、苏老泉、苏东坡、秦淮海等人的诗文集,陆贽的文集当然也在其中。

\

眉山地区当时集中刻印的这些书籍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蜀刻本多以监本为依据翻雕、重刻,注重校勘,内容、印刷均为上乘。宋代蜀中刻书的突出特点是开版宏朗,字体遒劲厚重,刀法古朴稳重,印纸坚韧,核刻精审,使人阅之朗目,爱不释手。可惜的是流传至今的蜀刻本已为数不多,《资治通鉴》便是珍传至今为数不多的蜀刻之一。

\

本散页宋代黄麻纸精印,字在颜柳间,为较典型宋代蜀本字体,古茂遒力,可见宋刻之真。

\

印刷精良,较初印,一纸保存颇佳,帘纹宽幅达两指以上,版心处有刻工。十一行十九字,白口,左右双边,知此版即前人所称蜀中费氏进修堂本,亦号龙爪本’”,是《通鉴》宋刊最著名版本之一,也是蜀刻之代表。铁琴铜剑楼、皕宋楼均有收藏此书残帙。

\

所谓龙爪本,按《中国古代书籍装帧》:系用坚韧而富有弹性的槐树的园艺变种龙爪槐(又称蟠槐),来刻印书版,以此印刷出来的书籍俗称龙爪本。宋代四川广都费氏刻本《资治通鉴》,是龙爪本的典型代表。宋版版蜀刻本弥足珍贵的史料价值得到学术界的高度褒扬,也被收藏界视作价值不菲的绝妙艺术瑰宝、罕有的文物精品。

\
来源:公众号珍本古籍
copyright © 中国收藏家协会 协会网站:京ICP备0906634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117号

制作单位:中国收藏家协会书报刊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