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首页> 学术园地
中国古籍

海峡两岸宋元版古籍万流归宗记

江南时报

海峡两岸宋元版古籍万流归宗记

中国国家图书馆前身是筹建于1909年9月9日的京师图书馆,1928年更名为国立北平图书馆。1931年,文津街馆舍落成,成为当时国内规模最大、最先进的图书馆。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起,民国政府就策划了"古物南迁"行动。到1937年"七·七"事变止,北方文物、文献中最精华的部分就南迁到南京--上海--武汉--长沙--重庆等地,最后到台湾省,从此就再也没有回来过。金文甲骨、钟鼎蠡器、秦汉碑拓、敦煌遗卷、唐人写经、佛道经藏、宋元古本、《永乐大典》、《四库全书》、顾批黄跋、辛亥墨宝……,今天,台湾岛中研院、台北市故宫博物院、台北"国立中央图书馆"珍藏的就是这批中华3000年文明中最精华的典籍。

 

如今,祖国大陆的藏书界已经具备了充足的实力,保藏祖国典籍的积德善举蔚然成风。全球华人共同寻根问祖,海峡两岸藏书家、文博界已经走到一起。祝愿祖国早日统一,海峡两岸典籍重聚。

 

一页宋版书

黄金十六两

 

1996年迄今,内地拍卖会已有20多种宋版书露面,连同重复上拍的已经有100多件(次)宋版书曝光。宋、元版佛经零册、零页更是大量从日本、韩国回流祖国。5年前在北京中国书店古籍春拍场上,一页1244年(宋淳佑四年)蒙古刻《玄都宝藏 · 云芨七笺》,面积还没有洗脸毛巾大,竟以49500元成交。按当时的黄金价格,一页价值大约是16两黄金(旧制)。

 

这件拍品虽然不是传世宋版书中最早的,但它却是中世纪欧洲传教士们还伏在羊皮上书写经文时,蒙古骑兵最早传到欧洲的中华文明。当时,宋版书精美绝伦的感召力深深打动了刚刚统一蒙古各部落的成吉思汗。在他死后70年,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作了一番记录:1215年成吉思汗灭金,占领中都(今北京),统一黄河北岸,版图横跨欧亚大陆,立志重修佛、道经藏。1244年(南宋淳佑四年)蒙古太宗在成吉思汗逝世十年时开雕《玄都宝藏 · 云芨七笺》道教经文7800卷。就是这位马可波罗在《游记》中第一次记载中国图书出版产业的同时,中华印刷术传播到多瑙河两岸。

 

欧洲人最先见到的中国印刷品是什么样?欧洲人惊叹于中国印刷术为世界级发明的最初实证是什么样?南宋末年北方蒙古刻本古籍是最佳印证。历史是无情的。1281年,元太祖忽必烈下令"独尊佛术",销毁道教经藏,《玄都宝藏》化为灰烬,700年封尘,蒙古《道藏》片纸无存。

 

大概400年前的明代中晚期,宋版书就非常金贵,私人收藏者如果拥有宋版书,常引来众人仰慕。宋、元版古籍绝大部分收藏在皇家图书馆。雕版印刷术应该产生于公元七世纪左右,在毕昇发明活字印刷前三百年。雕版印刷在那个年代属于皇家或宗教寺庙主持的"文化工程",以印刷佛道经文、文学家诗文,诸经正史为主。公元9世纪是个书法全盛时代,所以那时的雕版实物非常尊重"颜筋柳骨",首创宋体字,每一页上下间距非常精美,开本阔大,纸墨精良,后人望尘莫及。宋代雕版印刷工艺形成了造纸、写字、雕刻、校勘、印刷、装订、发行的文化产业。它对西方影响巨大,可以说在这基础上宋唐文化才开始传播到西方去的。而到后来,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300年之后,17世纪德国人才发明了印刷术。宋朝北部的少数民族也一直在学习汉文化雕版印刷。成吉思汗横扫欧洲时,当时的货币"元钞"是用雕版印刷的,还带去了汉字版的佛道两教经文,给欧洲人发明印刷术以很大的启示。

 

宋、元古籍善本

天下无双

 

北平图书馆1931年启用文津街新馆,甲库专藏宋、元、明早期善本,其中精刻以及传世孤本比比皆是,凡3796种,78199卷;1933年赵万里先生编撰《北平图书馆善本书目》,记录了当时甲库全部收藏。乙库则包括清代刻本、抄本2796种,30486卷。1933年,华北告急,北平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所藏精品相继南迁;1934年,北平图书馆也从甲乙两库中精选古籍珍本6万余册,计有甲库180箱,乙库120箱,连同敦煌经卷、明清舆图、金石拓片及其他重要馆藏,运往上海法租界仓库,企图安守。由上述几部书目,可以看到中华文明发展到最近100年时,宋元古本大致收藏状况。其中《诗本意》宋宁宗朝刊 十行本、《春秋公羊经传解诂》宋绍熙刊、《春秋谷梁传注疏》宋建刊 十行本等为经学孤本,今天都在台湾。

 

新中国成立后,周叔弢先生最早向国家图书馆捐献宋、元善本。1949年7月,周叔弢到北平开会,在书肆看到宋版《经典释文》第一册。他深知这是从故宫博物院所藏散出的难得的珍本,就用高价买下,捐献给国家,使珍贵的善本得以完璧。从1952年开始,周叔弢挑选家藏中的上乘精品,捐献藏书给国家。第一批书是他所藏宋、金、元、明、清善本古籍中的上乘珍品,计715种,2672册。国家对此极为重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直接接受,而后收藏于北京图书馆。

 

从元代末年开始计算,宋、元版古书距今也已经有六七百年的历史。经历时代变迁,沧海桑田,能够幸而流传至今的宋、元版书,数量已非常有限。目前这些宋、元版书绝大多数收藏于中国大陆、台湾的各大藏书机构中。中国大陆所藏的宋、元古本,虽然没有一个精确的统计数位,但大多集中于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等数家大型图书馆。百年国家图书馆珍藏宋、元古本超过3000册,其中的半壁江山是周叔弢先生捐献而打下的基础。

 

台湾馆藏宋、元典籍

知多少

 

1933年2月5日深夜,北京城戒严,在中午就已装车的国宝文物,一车接一车,告别了他们从未离开的故宫,踏上南迁之路。辗转数千里,历时十余年,2972箱文物运往台湾,其中珍贵书籍近16万册,并于1965年建立台湾故宫博物院。1950年和1953年,大批故宫国宝秘籍又两次大规模从港口临时库房迁往台北故宫。其中如《诗外传》元刻本(天禄琳琅)、《增修互注礼部韵略》宋嘉定刊、《周礼疏》宋乾道间江阴军学刊本等极为上乘。1965年11月,台北市国立故宫博物院下设书画组管理书画、文献和善本书组,进行善本编目。1968年 7月该院分设器物处、书画处和图书文献处,在图书文献处下又设典藏(善本)、文献、满蒙藏文和图书馆 4单位,分别管理档案和善本书,并对外开放利用。台北故宫从北京故宫博物院在抗日战争初期南迁的书籍,仅善本图书就有6万余册。其中有许多极为珍贵的宋、元善本书,还有文渊阁《四库全书》、《四库荟要》,都完整无缺。该处编有《故宫博物院善本书目》、《故宫博物院宋本图录》等工具书能反映全貌。

 

 

1984年,台湾的最高学术机构"中央研究院"开始了"史籍自动化计划"系统工程,意在全球因特网上,由台湾地区研发的中国古典文献资料检索功能标准化。1983年台湾"中央图书馆"开始建立古籍善本书目数据库,现已完成。用户可以通过利用古籍全文数据库直接获取相关的古籍资源。台湾的古籍全文数据库:汉籍全文数据库、"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古籍数据库、中华电子佛典线上藏经阁大正藏电子数据库、故宫寒泉古典文献全文资料库等可以查到众多宋、元善本的细目。该数据库正在与联合国国际图书电子系统对接,并通过联合国与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数字图书系统联接,四年后可在大陆全屏浏览。

 

三千善本曾寄存美国

 

1934年,北平图书馆从甲乙两库中精选古籍珍本6万余册,计有甲库180箱,乙库120箱,连同敦煌经卷、明清舆图、金石拓片及其他重要馆藏,匆匆运往上海法租界仓库,以避战祸。上海租界也非久留之地,随着抗战局势日益恶化,经当时中国驻美大使胡适协助,与美国国会图书馆商定,将存沪善本3万册,计有善本近3000种,分装102箱,于1941年秋分为三批,以美国会图书馆在华购买新书的名义,秘密通过已被日军封锁的上海海关,交商船运送到美国寄存。

 

三千善本之数,大体等于原清朝学部图书馆甲库之全部馆藏。寄放在美国国会图书馆的这批国之珍宝,一直有中国北平图书馆派员看护负责。102箱古籍没有运回大陆,而是由美国军舰护送,于1965年11月7日运到台湾。从1966年1月5日开始,到1月19日,历时两周归档。1966年2月,台湾"中央图书馆"从三千善本中,每种各选一册,举办展览,昭示天下。如《唐史论断》宋绍兴二十七年南剑州州学刻本(天禄琳琅)、《撰图互注毛诗》宋绍熙间建阳书坊刊本等,我们今天只能到台北隔着玻璃相望。这些被称为"平馆善本"的珍贵古籍多有宋、元古本。1969年,"中央图书馆"以《国立中央图书馆(典藏)国立北平图书馆善本书目》为题,出版了详尽书目。美国国会图书馆曾利用此批古籍寄存在国会图书馆的便利条件,摄制缩微胶卷1000多卷,向世界各大图书馆销售。

 

隔阂 交流 抢救 归宗

 

以台湾版本学家昌彼得先生为领军的古籍目录学派同内陆长期隔阂。人们完全不清楚台湾宋、元版的特色。如台湾中央图书馆藏"适园藏书"两部很有意思的宋版书,即《北山小集》和《李贺歌诗编》,这两部书都是利用当时废旧的公文纸的背面印制的,用的是宋孝宗乾道年间(1165-1173)年间手写的官府账簿册纸,其中官衔和人名、年月和记项历历可辨,还留下了不少宋代的关防朱印,是一部难得的800多年前的官府经济史料。而大陆近60年来出土的"银雀山汉墓"、"马王堆"等的文献新发现台湾学者羡慕不已。2008年年底,海峡两岸正式"三通",交流、互访、旅游就像走亲戚,极大地促进了学术往来。

 

中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流失严重。近十年来,祖国大陆古籍拍卖业兴起,流失欧美的中华文化典籍回归大陆。回流的国宝都是在拍卖会上被国家机构花高价回购。从2002年起,中国正式启动了国家重点文物征集专项资金,由国家财政每年拨付5000万元用于征集流失海外和民间的珍品文物,迄今已经耗费数亿元之巨。"翁氏藏书 "、"过云楼藏书 "等的高价回流,提升了宋、元版图书。在物以稀为贵的价值观下,宋、元版书的魅力与日俱增。无论是在文献学、校勘学以及雕版印刷艺术等层面,宋、元版书皆对后世书籍的刊印具有深远的意义。由于存世宋、元古本已稀,均属天壤孤本。两岸学者都发现古籍拍卖会上"宋、元版书目"已经成为重要的拍品,藏书界开始把两岸60年来整理出版的善本古籍书录、书目作为研究的突破口,藏书之风盛矣。大陆藏书界对台湾收藏的宋、元版善本翘首以望,部分专家近年开始从仪式化的崇拜,向深入的版本考订进军,古籍善本的"文化标志"深入人心。

 

 

台湾所藏几十万件古代艺术珍品,其中95%的文物来自于大陆历代典藏的遗存。60年前,它们漂洋过海落户台湾,整整60年的两岸隔阂,对大陆国人而言,它们依旧很神秘。祖国大陆藏书界虽怀着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但很少有人见到过这些典籍。海峡两岸学者和藏书界对中华文化万流归宗的心愿迫切,散落海峡两岸的中华文明遗宝,终有团聚的一天。

 
copyright © 中国收藏家协会 协会网站:京ICP备0906634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117号

制作单位:中国收藏家协会书报刊收藏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