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首页> 学术园地
旧书
文献收藏不总“高大上” 身边故纸堆不定就藏宝

大洋新闻 时间: 2016-05-01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金叶
                                                                                                            
  说起文献收藏,很多人会觉得这是非常“高大上”的收藏门类,和大多数凡夫俗子无缘。很少人知道,其实我们身边很多“上了年纪”的地方文献,也许就潜藏在我们每个人的家中,很容易被当做毫无价值的故纸堆而忽略,它们的身上蕴藏着丰富的文物史料信息,同样值得被收藏。日前,在“世界读书日”之际,在广州图书馆举办的沙龙活动中,青年收藏家梁基永、谭树正和吕兆球先生,与读者一起分享了“如何关注我们身边的地方善本”这个有趣的话题。
 
触手可及的本土文献易被忽略的收藏价值
 
  藏书家梁基永,也是广州著名的文献学者,他对古老的广东本土文献一直情有独钟。以下是他为读者总结的几类容易被忽略却具有收藏价值的本土文献门类——
 
手抄本:若为作者自己的手稿价更高
 
在古代,获得书有时候是比较难的一件事情,很多人会动手去抄书,所以在今天的旧书市场上,经常会看到手抄本的身影。抄本的价值不见得比刻本低,如果还是作者的手稿,那价值就更高了。梁基永曾经收藏过清朝初年知名诗人林风冈的一个诗稿手抄本,是一个孤本,里面记载了不少歌咏广东风物的诗歌,蕴含着不少对广东地区极具意义的历史信息,文献价值很高,目前已经被列入广东第一批古籍保护名录当中。
 
地契:“短命”小朝廷“认证”的官契最难得
 
  有一些看上去很不起眼的“旧纸”也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比如地契。地契通常是砂纸质地,这种纸不怕受潮,不怕虫咬,容易保存,大家在家里的老房子里翻翻找找,或许都会发现这种古老的地契。地契通常有官契和私契两种。官契上会有地方的官印,代表此房产经过了政府的验收,相当于今天已经在房地产交易中心备案;而私契是合约双方的私人约定,有中间人进行公证,虽属君子协议,但在古代也受法律保护。
 
  目前广州比较常见的地契,都是明万历及其之后的,乾隆以前的地契比较稀少而珍贵。通常而言,官契涉及的信息会比较多,所以会比私契更显珍贵。
 
  梁基永特别介绍,因为华南地区偏安一隅,所以历史上曾经在有过不少的“小朝廷”,这些地方小政权发行的地契,因为存在的时间短暂,更显珍贵。
 
  梁基永本人就收藏了一件永历九年的官契。明朝灭亡之后,在广东、广西和云南曾经建立了一个很小的政权南明,南明的永历九年,大概相当于顺治初年的契。“广东过去有人就说过,广东无顺治地契。所以,写有永历年号的地契就显得特别珍贵。它的数量很稀少,因为清朝入关以后,对这个很忌讳,很多都毁掉了。”他介绍。
 
  梁基永还收藏有一个更为“短命”的年号地契,是为隆武,相当于1645年闰六月到1646年八月,是南明绍宗朱聿键的年号。它总共只存在了两年,相关的纸本信息极其罕见,一张盖有该年号官印的地契,其价值不言而喻。
 
卖身契:有助了解华侨史
 
  梁基永介绍说,广东地区卖身契也特别多,却格外不受重视。其实,卖身契蕴藏了很多地方历史信息,对于研究广东地区惨痛的华侨历史特别有帮助。
 
  梁基永收藏了一张开平人刘亚女被“卖猪仔”到美国洛杉矶的卖身契。内容不长,但值得玩味的地方不少。开头第一句写的就是“立契约人:刘亚女”。 “这个人究竟是男是女呢?如果是女人,怎么可能去洛杉矶从事重体力劳动?如果是男人,又为什么会起个女人名?因为广东民间认为男人起女人名容易养。”梁基永说。
 
  地契的内容显示,刘亚女把自己卖到旧金山,是在同治元年的事情,一共“收银三两正”,这就是刘亚女把自己卖掉的价钱。而这个钱怎么付?卖身契的最后也有约定,“到了金山,有银即交于邓友懋亲收”。
 
民间唱本、曲本等:升值速度超过楼价
 
  广东是个说唱文学兴盛的地方,拥有丰富的民间唱本、说唱文学文献,如木鱼、龙舟、粤曲等,都非常具有地方特色。
 
  梁基永以自己收藏的一本广州“靖远街德文堂”的《新出龙舟歌》为例。靖远街位于广州海珠广场附近,这条街过去有很多印书的店铺,像这种龙舟歌、木鱼书在当时都非常流行。
 
  “和一些比较高端的书籍不同,这类书普通人家里都有很多,所以更加容易被忽略。以前在旧书市场上,这类书籍不值钱,一本按5元定价,想要多少有多少。但这几年越来越少了,还越来越贵。过去是一堆堆地卖,现在是拆散了一本本地卖,好的品相大概要卖到几百元,从保值的角度来说,比广州的楼价升得厉害多了。”
 
族谱:出过历史文化名人的更值钱
 
  中国的家谱文化兴盛,在广东地区尤甚。“广东的家族大部分来自于中原地区,很多广东人都是用家谱来记录自己来源于哪里,这里面包含了很多的传说以及信息。”梁基永介绍。
 
  农村最常见的是手抄的家谱,而一些有钱有势的家族则会自己刻模板印家谱。
 
  梁基永手上有一个光绪丁未年刻的司徒氏族谱。“司徒这个姓,做地方文献的一看就知道一定是广东开平人。司徒是开平当地的旺族。判断什么样的族谱收藏价值比较高,有一个标准:如果这个家族曾经出过一些历史文化名人的话,它的价值就会更高。比如这个司徒氏的族谱,除了家族在当地有钱有势之外,我们研究他们的家谱还发现,这个家族出了两兄弟,哥哥是一个传胪,弟弟则中了进士。在开平这个小地方,这样的家族,其地位比当地的地方官还要高。同时也给了他们的族谱更高的文化含量和经济附加值。”
 
地图:越“小”越珍贵
 
  地图是数量很大的地方文献。我们从不同时期的地图中,寻找华南地区不同时代的历史细节,非常有乐趣。
 
  梁基永收藏的一份1946年的《广州市最新交通马路图》,地图的左上角写着八个字,“胜利归来,必备此图”。梁基永解释,这份地图有一个特殊的时代背景,当时日本刚刚投降,而在此之前,很多老广州人为了躲避战乱回了乡下,战争结束后,才又纷纷回到广州,可广州的路名全都变了,所以特别需要一份这样的地图,才能认识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广州城。
 
  “近几年,我在国外也注意收集广东的历史地图。在国外的地图商店我发现了一个现象,无论是伦敦、巴黎、米兰还是佛罗伦萨,但凡是比较专业的地图商店都会秉持一个原则,越小的地图价格越高。因为越小的地图,存世量越少,而且精度越高。如果一份广州市地图可能卖一千块,那一份逢源正街的地图可能要贵十倍。”梁基永说。他本人就收藏了这样一份小地图,画的是民国初年的南海烟桥乡。“烟桥乡在西樵山的山脚,景色优美,并保存有完整的古村落。我们看这样一份地图,可以感受到这是一座十分具有广东特色的小村庄。村庄外围环绕着小河,河水环绕的是村民居住的青砖民房。这种小地图在广东本地的旧书店都不太受重视,往往比大地图卖得更便宜。”

copyright © 中国收藏家协会 协会网站:京ICP备0906634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117号

制作单位:中国收藏家协会书报刊收藏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