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栏目:首页> 学术园地
旧书
\
 
  这册线装油印本《狄香宧遗稿》,是2003年“非典”肆虐时我在北京潘家园淘来的。那时对狄香宧、何骈憙并不了解,还把“宧”字认成了“宦”(并且一直误读了好几年)。当时只感觉书口、栏框相当规矩,铁笔刻写可谓一笔不苟。书签是徐森玉题写的,给人直觉此书及作者非同一般。这册遗稿从天津古籍书店流出,又是江苏人的诗词集,不应放过。摊主以“蓝印本”称之,并索价有些超贵。我说油印本使用的蓝色油墨与古籍“蓝印本”是两个概念,想借此压价。但摊主看出我有心想买,根本不吃这一套,最后只是让一小步略示诚意,我看再难以勒价只得就范。
 
  《狄香宧遗稿》是何骈憙(晋彝)去逝后,友人为其编的诗词遗稿,别看是本油印小册子,做得相当有书味儿。封面徐森玉(1881—1971,名鸿宝,字森玉,以字行,浙江吴兴人。中国著名文物鉴定家,金石学家,版本学家,目录学家。曾任上海文保会主任、上海博物馆馆长、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题签,下押“鸿宝私印”、“徐森玉”一白一朱两印,题签加单框。扉页江庸(1878~1960,字翊云,晚号澹翁,福建长汀人,生于四川壁山。近代法学家、社会活动家、文化名人。1936年他作为一名律师出庭为“七君子”辩护,影响极大。曾任上海市文史馆副馆长、馆长)书耑,依墨迹双勾。扉页之后有双勾篆字牌记“公元一九五五年四月写印非卖品”,可见是当时油印赠送何晋彝生前友好的赠送本。既是油印,说明印量不会太多,一二百本足矣。开本狭长27.3×15.5厘米,书口上下细线,半叶单框17.1×13厘米,无界行。半叶十三行,行二十四字,小字双行同。天地宽阔、整洁疏朗、愉人耳目。写刻精美至如此程度,在油印本中也算得上精品了。
 
  后来查阅相关资料得知,何氏乃近代扬州藏书大家。何晋彝,字骈憙,1901年生于扬州,冶春后社诗人,系名门之后。祖父何栻,字莲舫,又字廉昉,号悔余老人。何栻是曾国藩的门生、幕僚,曾官建昌知府,罢官后经商,为扬州名士,著有《悔余庵诗稿》等。其父何彦昇,字秋辇。家传文学,兼通列国语言文字。曾随杨子通出使俄国。归国后,由东海关道荐升至新疆巡抚。宣统辛亥,卒于甘肃。“狄香宧”是何晋彝的哥哥何震彝取《乐府诗集》中“鞮芬而狄香”之意和何晋彝分别颜其瓠(壶)园中的读书室为“鞮芬室”、“狄香宧”。兄震彝(1880-1916),字鬯威,号穆忞。与袁克文、易哭庵、罗瘿公等结吟社于南海流水音,目为“寒庐七子”。震彝的才华被李盛铎看中,以长女许之。著有《一微尘集》、《八十一寒词》、《词苑珠尘》、《鞮芬室近诗》等。
 
  1925年由扬州书商卞燕侯介绍,何晋彝将何氏藏书四万余册悉数售于上海涵芬楼。涵芬楼是上海商务印书馆专藏善本古籍的地方,可惜在日军轰炸上海时,涵芬楼所藏善本古籍几乎全毁。涵芬楼收购何氏藏书,具体由张元济操作。从张元济先生日记“(何氏藏书)明版三千七百三十二本、抄本五百五十四本……殿版一千零九十九本,普通书三万四千千八百九十八本,总共四万零三百七十五本”之记载,即可窥知何氏藏书质量之高。郑振铎亦曾收藏到“扬州何氏”所散出的藏书,足见何氏藏书之富。何晋彝将何园藏书售于上海涵芬楼后,即寓居苏州、上海,以馆童、佣书为生,1953年鼻癌卒于上海。
 
    《狄香宧遗稿》无目录、序言,依次为《狄香宧遗稿 诗》、《狄香宧遗稿 词》、《附录輓辞(诗、词)》、《跋》、《狄香宧遗稿补(诗、词)》。从陈名珂(文无)的跋文可探知此书辑印之大概:何骈憙殁后搜集遗稿经年仅得百篇,陈病树以同辈俱老,若不录副恐再遭散佚,与吴眉孙加以鉴定、许傚庳略事诠次,力促先付写印。纸墨则由徐森玉、尹石公、孙伯绳、顾廷龙、潘景郑、梅鹤孙诸君子“众擎以举”。“张君仁友手写此稿,首尾本无讹……则因转辗迻录而致误也”,油印本的几处讹误,陈名珂在跋后作了勘误。网上有文章说此书是沪上老诗人戴果园(1879——1964年,名克宽,字禹修,青浦人,光绪末年举人,解放后入上海文史馆)设计刻印,为戴执铁笔者就是其同乡张仁友。
 
  《狄香宧遗稿补》之后陈文无又写了几句话,得知遗稿初成陈名珂“初以妻丧,继牵人事,未暇分贻朋好”,“仅于酒垆畔偶致一二于习相见者而已”。后据仪征吴白匋追忆,又得诗词三十三篇,再次写印附订于后。适时丙申(1956年)腊月,距何骈憙白云为乡已三年有余。几页遗稿,众挚友君子倾心若此,狄香宧主人如泉下有知,亦无憾也。
 
 \
 
\

\

 
copyright © 中国收藏家协会 协会网站:京ICP备0906634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117号

制作单位:中国收藏家协会书报刊分会